歷史上比較重要的戰爭,除了廣為流傳的朱元璋和陳友諒破胡之間的內戰,還有:
公元1519年,王朱爭奪皇位,吳城是他的根據地之壹。朱在柴棚大戰中戰敗被俘。為爭奪吳城據點,殘余勢力逃往永修,朱根據地被徹底清剿。公元1853年5月,太平軍、賴率領數千戰船、兩萬余步兵,從天京(南靖)出發,準備西征。15年5月,從鄱陽湖入吳城,大敗清軍。6月24日,他們向南昌挺進,3月底從北方撤退。1854年7月,壹支太平軍從都昌進入武城。同年,石、張軍率太平軍西進武昌,在田家鎮不利,冬、十壹月退守江西婺城。1855年,曾國藩駐武城練兵,設河防師。1856年,曾國藩加設防軍,轉戰饒州、景德鎮、浮梁六百余裏。1913年,李烈軍在湖口起事,拿下袁俊,袁世凱派春歷到江西,在裕昌與德安之間打贏袁俊與袁俊之戰,命炮兵營長劉玲鎮守王虎亭。過了幾天,李烈鈞領兵回武城,袁俊扮成難民,在船頭搖旗吶喊。劉玲對此印象深刻。船泊亭,袁登岸。突然,叛軍被擊敗,吳城落入袁俊手中。
1926 165438+10月6日,蔣介石任第壹軍第壹師,李宗仁任第七軍第壹旅,沿武城水道追擊逃跑之敵,第壹師、第五團追至溪口(武城丁家山以南),與渡江之敵殘部對峙。戰鬥了壹個小時,敵人繳槍投降,淹死的除外。
1927年北伐時,國軍第七軍胡宗律追擊軍閥嶽,在武城將其殲滅。
1939 3月17-22日,侵華日軍入侵華中,直逼南昌。從幸子縣沖到饒河口,在飛機和炮艇的掩護下進入。
進攻武城時,國軍羅部張尊光頑強抵抗,多次擊退企圖在亭登陸的日軍。完成阻擊任務後,該團奉命撤退,武成方淪陷。經過壹周的激戰,敵機狂轟濫炸,古鎮火光沖天,上千家店鋪化為灰燼,7萬居民僅剩2000戶。高大宏偉的王虎館頂部被掀翻,二樓被磨出兩個大洞。亭基壹角坍塌,斷梁中扭曲的鋼筋露在外面。整個湖亭看起來就像壹個遍體鱗傷的老人,站在山城上,面對著壹片湖水,和吳城說話。
據《重修王虎亭》記載,吳城在楚末,吳頭頭在此。所以頂上有個亭子,看著湖。誰創造的?誰建的?書不夠大。有壹種說法是周瑜在鄱陽湖練水軍,望湖上遊而立於壁上,疑是城池,諸山抵岸,曾是其頂、亭。
有壹種說法是,徐景陽到了海邊打暈了那條蛇之後,爬上了山頂,看著湖水。自晉代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起,因修建神會寺,在寺前建有“敬堂寺”,寺後建有亭子,以供觀光。“武城還有壹個傳說,說是先有壹個‘敬堂寺’,再有就是武城鎮。”傳說1954年被洪水淹沒時,用麻石刻成的“敬堂寺”碑文被腐蝕得看不見了,可見年代久遠,王虎亭有唐伯虎、蘇軾寫的對聯:
成千上萬的戰艦利用了這壹點。周郎觀看水陣。經過壹百次的哀悼,栗鵬在危險的亭子裏聽著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