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愛國的古現代詩歌及賞析

關於愛國的古現代詩歌及賞析

1;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壹角已變成灰燼,那壹角只是血和泥;這壹片湖該是我的家鄉,(春天,堤上繁花如錦障,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江南的水田,那麽軟……現在只有蓬蒿;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無形的手掌掠過無恨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只有那遼遠的壹角依然完整,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貼在上面,寄與愛和壹切希望,因為只有那裏是太陽,是春,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因為只有那裏我們不像牲口壹樣活,螻蟻壹樣死……那裏,永恒的中國!這是詩人1942年在日寇陰暗潮濕的土牢裏寫下的壹首情真意切的詩篇,抒發了詩人對災難祖國由衷的關切和真摯的愛,同時也表達了對中國***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的向往。詩的前半部分寫“我”用“殘損的手掌”深情地撫摸在敵人的鐵蹄蹂躪下的祖國廣大土地:“這壹角已變成灰燼,/那壹角只是血和泥”。接著,詩人無形的手掌觸到家鄉壹片湛藍的湖水,現時“微涼”的湖水與昔日“堤上繁華如錦障”的美麗春光形成強烈反差,表現出詩人對敵人踐踏故土的無比憂憤。為了使詩歌表達的主題不流於膚淺狹隘,詩人想象的世界由近拉遠,由北到南,從長百山的雪峰、黃河的泥沙到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南海的海水。詩人選擇每壹地域中最典型的風景加以點染,它們既是人民的苦難與不幸的象征,又是侵略者罪惡的見證。“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兩句既是對上半段的總結,又與開頭三、四行遙相呼應。詩的後半部分仍在想象的世界中展開,描繪的是與前面災難景象形成極大反差的心中渴慕的圖景:那雖是“遼遠的壹角”,但山河完整無損,沒有陰暗和血汙。而是充滿了溫暖、光明和生機,“那裏是太陽,是春”。與前半部分的哀怨、憂傷的基調相比,這壹部分跳動著詩人按捺不住的快樂與激動;與前半部分意象快速流動的抒情相比,後半部分則顯得安靜而舒緩,使這首詩在感情的哀怨與歡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壹,抒情風格顯得變幻多姿。在那個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藝術的凝想的年代裏,這首詩像壹朵美麗而永不雕落的奇葩:意象高度凝煉而不晦澀,感受細膩而不暗淡,深刻的現實內容與現代抒情方式完美地交融起來。2;嶽飛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壹起寫登高臨遠 ,憑欄眺望,句中隱括了荊軻於易不餞別、

座中人發盡沖冠的故事。連“瀟瀟雨歇”壹語,亦神似《易水歌》。

長嘯而仰天,足以表壯懷之激烈。

三十功名、八千裏路,壹縱壹橫,兼寫壯懷壯舉,概括性極強。

又信手拈來古樂府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將及時努力與抗金事業聯系,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為千古箴銘。

上片寫出責任感、緊迫感,過片更直書國恥,慷慨陳詞。

謂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喋血虜廷。

這裏,“饑餐渴飲”和“食肉被皮”兩個成語熔鑄壹聯,

如實反映了慘遭淩暴的宋人對金兵的仇恨,切齒之聲紙上可聞。

又由於“壯誌”、“笑談”等語的運用,

造成“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輕快語調,表現出在戰略上對敵人的蔑視。

結尾以收拾金甌的決勝氣概鎮住全詞,與發端的力量悉稱。

全詞濡染大筆,直抒胸臆,忠義憤發,元氣淋漓。

寓絕大感慨,饒必勝信念。

從而成為豪放詞的千古傑作,至於嶽飛英名,同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