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是:我很弱。我有過壹輩子的朋友,也有過零零散散的朋友,只剩下幾個了!白發垂三千尺,笑看世間萬物。什麽能讓大眾開心?我看到青山是多麽迷人,我也期待青山看到我是這樣。情緒和長相略有相似。
壹尊雕像在東窗搔頭。想起元明時期的《停雲》這首詩,此時的風味。那些在河的左邊尋求名聲的人不知道泥醪的秘密。回頭看,雲在飛。不恨古人,不見古人,恨古人不見我狂耳。認識我的人,兩三個兒子。
我很老了。我生命中壹起走過的朋友,散落在四面八方。現在還剩幾個?真的很壓抑。這麽多年,我只是白白老去,功名未完,漸漸對世間萬物漠不關心。還有什麽能真正讓我開心的?我覺得青山好帥,我覺得我看著也壹樣。無論感情還是長相,都很像。
喝壹杯酒,在窗前吟詩,心情舒暢。我想陶淵明寫《停雲》的時候也是這麽想的。江南那些醉心名利的人,怎麽才能體會到喝酒的真諦?酒喝了,轉身壹唱,雲起,風驟。我不恨看不到前輩,只恨前輩看不到我的懶惰。認識我的還是那些朋友。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何心郎》的作者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探夫,後改為佑安,別名稼軒,漢族,生於歷城(今山東濟南)。出生的時候,中原被遊牧民族占領。21歲加入抗金軍隊,不久回到南宋。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東部。
此詞作於宋寧宗慶元四年(公元1198),當時辛棄疾已經閑了四年。為樸泉新居“停雲堂”所寫,模仿陶淵明《停雲》中“思親”之意。辛棄疾的《獨坐止雲》,觸景生情,想出了這篇文章,反映了詩人離崗後的孤獨心境和對時局的深深怨恨。
《何心郎》的曲調發源於北宋,盛於南宋,衰於金元。何心郎最早是北宋蘇軾寫的,是宋代使用頻率很高的壹種聲調。
百度百科-何心郎我很弱
百度百科-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