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龔自珍
富民之本在得人。—司馬光
治國者,以人才為藥。—康熙
壹代之治,必有壹代之人才任之。—龔自珍
人才以用而見其能否。—《宋史》
人非有才之難,而善用其才之難。—《明史》
人才各有所長,不可偏棄。—《宋史》
人才異能,備體眷寡。—《晉書》
良才不隱世。—陶淵明
古稱國之寶,谷米與賢才。—白居易
天下多才,在所用之。—《宋書》
任官惟賢才。—《尚書》
報國之忠,莫如薦士;負國之罪,莫如蔽賢。—司馬光
人不可以壹噎而止饗,國不可以謬壹賢而止士。—《新唐書》
欲講國家以刷國恥,則莫要於儲才。—譚嗣同
天下之人,才德各殊,不可以有壹節取也。—司馬光
人才之能,自非聖賢,有所長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藏。—王守仁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司馬光
天下不才之人,為害勝於臟吏。—歐陽修
天生壹世之才,自足壹世之用。—張居正
人非堯舜,誰能盡善。—李白
人莫不有才,才摸不可用。—李覯
人才難大利。—白居易
人才不振,無以成天下之務。—《宋史》
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劉安
得十良馬,不如得壹伯樂。—《呂氏春秋》
歸國寶不若獻賢進士。—墨子
良鳥相木而集,智士擇主而翔。—《阮子》
方今之急,在於人才而已。—王安石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伯樂不可欺馬,君子不可欺人。—荀子
善為將者,必圖機而立勝。—諸葛亮
擇才不求備,任物不過涯。—元稹
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白居易
不求其備,不以小疵掩其大德。—包拯
虎嘯風生,龍騰雲起,英賢奮發,亦各因時。—《北史》
逢時獨為貴,歷代無非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陳子昂
何世無才,患主人不能識耳,茍能識之,何患無才。—漢武帝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
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
誰肯栽培壹草木?黃泥亭子白葦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與兒孫作屋梁。—龔自珍
蛟龍得水而神力。—《管子》
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呂氏春秋》
雖有智慧,不如趁勢,所有镃其,不如戴士。—孟子
飛蓬遇飄風而行千裏,乘風之勢也。—《商君書》
神龍失勢,與蚯蚓同。—《後漢書》
操行有常賢,仕宦無常遇,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王充
良玉未制,與瓦石相類;名驥不馳,與駑馬相雜。—《周書》
溝中之木,與犧象同體;追琢不至,坐成枯木。—《唐書》
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遠。—《漢書》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明。—王安石
材之用,國之棟梁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王文公文集》
春蘭秋菊,各壹時之秀也。—《九歌》
廊廟之材,非壹木之枝;狐白之裘,非壹狐之腋。—《慎子》
風不綴,則扇不用;日不入,則燭不明。—《抱樸子》
取其道不取其人,務其實不務其名。—《資治通鑒》
古人相馬不相皮,瘦馬雖瘦骨法奇。
世有伯樂良可嗤,千金市馬惟世肥。—歐陽修
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
盈握之璧,不必采於昆侖之山。—《世說新語》
人不可以求備,比舍其短,取其所長。—《資治通鑒》
蛟龍須待春雷吼,雕鶚騰飛萬裏遊。—亢文苑
魚乘於水,鳥乘於風,草木乘於時。—劉向
量材授職,則政成於舉。—白居易
能用人者,無敵於天下。—王夫之
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材。—漢武帝
不有百煉火,孰知寸金精。—孟郊
帝王之美德莫大於知人。—包拯
君子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夫則用不足,國非貧,人才不竟謂之貧。—魏源
華章藻蔚,非朦瞍著所玩;英逸之材,非淺短者所識。—葛洪
壹流之人,能識壹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識二流之美。盡有諸流,則亦能兼大眾才。—葛洪
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之治薄。—墨子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李世民
人之所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李世民
有才不難,能善用其才則難。—老子
用人當取其長而舍其短,若求備於壹人,則世無可用之才業。—晏子
白心不可以得壹人,壹心可以得百人。—晏子
治世之業,當擇賢才而用之。豈以新舊為先後哉。—李世民
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材難令,然可以致君見道。—墨子
用人之力而忘人之功不可。—《戰國策》
國有三不祥:夫有賢而不知,壹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晏子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孟子
常格不破,大才難得。—包拯
尋人壹善,則無棄人。采才壹用,則無棄才。—《魏子》
論大功者,不尋小過;舉大善者,不疵細瑕。—班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