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外古道旁,地上的草壹直延伸到天邊。晚風吹過柳梢,笛聲斷斷續續,夕陽在山外。好朋友多是四處遊蕩。我拿起酒壺壹飲而盡,希望把剩下的歡樂發揮到極致,但是(這種分離的痛苦)讓我今晚所有的夢都痛苦不堪。
原文:
亭外,古道旁,草藍。妳什麽時候來這裏?來了不要猶豫!日子短了,天涯海角,知心朋友散了。人生很少是相聚,只有很多分離。
《告別》分為三個部分。第壹節是“寫風景”,寫在亭外,古道邊上。第二段抒情,表達知音靈魂的悲哀;第三段是第壹段的重復,其實不是。是話語的重復,是意義的升華:我經歷了“送朋友”,體會到人生短暫,像夕陽壹樣,充滿了刺骨的寒冷。
《告別之歌》是藝術家李叔同創作的壹首歌曲。
擴展數據
創作歷史:19世紀,美國音樂家J·P·奧德威寫了壹首《夢見家和母親》。後來《夢見家和媽媽》傳到日本後,日本流行家犬童秋喜用原曲的曲調(可能略有改動)填充了日語新詞,做出了這首日語歌曲《旅行的悲哀》。
1907《旅行的悲哀》出版後,在日本廣為流傳。從1905到1910,李叔同留學日本,因此接觸到了旅行的悲哀。他被這首歌優美的旋律所感動,產生了創作靈感。回國後,他成了“天下朋友”,這壹時期的生活顯然給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許倡導民權思想,移風易俗,提倡男女婚姻自主。曾經的社會改革浪潮中的壹員,二次革命的失敗,袁世凱的稱帝,這些無休止的社會變革。
結果,許家族的數百萬資產和家產都消失了。許袁環趕到北京,向袁世凱討回公道。臨別時,百感交集,寫下這首歌送別許。它也是李叔同傑出的音樂作品,在中國世代傳唱。
歌曲中,《再會》使用了安東尼·德沃夏克的曲調。歌詞方面,《家和母親的夢》、《旅行的悲哀》、《告別》是三位藝術家的個人創作,是三部獨立的作品,沒有直接聯系。當然,由於曲調基礎壹致,在藝術魅力和感情表達上可能會有壹些相似之處。
送別不涉及啟蒙,但意義很長,音樂和文學相輔相成。歌詞用長短句寫成,語言簡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歌曲是三部曲結構,每段由兩個樂句組成。第壹、三段如出壹轍,音樂輕柔起伏,描繪了亭子、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烘托出靜謐清冷的氣氛。
第二段,第壹個樂句與之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得激動,似乎是深深的嘆息。第二句稍加改動再現了第壹段的第二句,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與朋友離別的心情。這些相似甚至重復的樂句並沒有給人以歌曲中繁瑣散漫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整體性和統壹性,賦予了作品特殊的美感。
“亭外,古道邊,草青。晚風吹柳笛,夕陽在山那邊……”淡淡的笛聲吹出憂傷,優美的歌詞寫下離別,讓人百感交集。自始至終的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作者簡介:,又名李西雙、李安、,音名,幼名程,學名廣厚,字雙,謚號舒桐。
李叔同是著名的音樂家、藝術教育家、書法家和戲劇活動家,中國戲劇的開拓者之壹。他留日歸來後,當過教師和編輯,後來出家為僧,法名弘毅,法名逸仙,後被尊為弘毅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