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星星上的人》簡評

《星星上的人》簡評

? 《星星上的人》,是由吳超所翻譯的美國作家卡羅琳·帕克斯特的壹部作品。本書主要圍繞著哈蒙德壹家進行,運用雙重敘事的手法,讓媽媽負責講述進入“和諧夏令營”的過去,小女兒描述參加“和諧夏令營”之後的“現在”,而大女兒則穿插以未來視角的獨白。看似美滿的壹家,在實際生活中卻處處充滿了不確定的爆炸因素,因為大女兒雖是個令人驚奇的天才,但卻缺乏社交能力,這讓哈蒙德壹家無比頭痛,由此決定參加“和諧夏令營”,希望情況有所好轉,但在這個以“和諧”為名的夏令營中,又隱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故事以夏令營組織者的自殺結束,讓人痛心又有些始料未及。

? 壹路讀來,此書並沒有什麽跌宕起伏的情節,都是圍繞著參加“和諧夏令營”的幾個家庭裏的人物進行,每壹個家庭裏面都有壹個讓家人頭痛的孩子,也就是所謂的自閉癥兒童。

? 自閉癥,又被稱為兒童孤獨癥。是發生於兒童早期的壹種涉及感知覺、情感、語言、思維和動作與行為等多方面的發育障礙,也是廣泛發育障礙中最為常見個典型的壹種。

? 每年的四月二日為世界自閉癥關註日,但凡有自閉癥兒童的家庭,都會因為孩子種種異於常人的表現而愁雲密布,但是對於病因以及如何治療就連醫生也是無奈搖頭。因此這些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就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愛護。就像書中所寫的‘作為蒂莉的媽媽,妳的首要任務是做孩子的支持者。如果妳滿腦子都在擔心鄰桌人的看法,那妳就根本無法履行這個職責。’

? 很多時候我們在逛超市或者出門遊玩,總會看到壹言不合或玩具食品不給買就躺到地上打滾撒潑的孩子,有的父母會擺事實講道理,有的父母會聲色俱厲,也有的父母會無條件的順從孩子的壹切要求,不知道在外人所評論的這種對孩子無比溺愛的父母中,有沒有自閉癥孩子的家長呢。他們所經歷的壹切,別人無從體會,無法感知那種看不到希望的心情,書裏說有時候媽媽亞歷珊德拉希望自己病上壹場,不需要太嚴重,只要能讓她住幾天醫院就好,她癡心妄想的期待著這壹切能早點結束,可是,熬,似乎是別人能給她的最好的建議。

? 蒂莉是哈蒙德家讓全家人頭痛的大女兒,她雖三歲識字是媽媽眼裏的神童,並曾讓媽媽亞歷珊德拉壹度引以為傲,但是這種不符合規律,與年齡不相稱的能力卻是壹種危險的征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直到確診為自閉癥,壹系列焦頭爛額的事情讓媽媽心力交瘁卻又無可奈何。

? 書中的小女兒艾莉絲,相較於姐姐蒂莉來說,是個正常的好孩子。很多時候她不喜歡患自閉癥的姐姐,看不起她的很多行為。但更多時候她愛著她的姐姐,知道姐姐也是愛她的,濃濃的血緣和常年的陪伴讓她們之間的感情深入骨髓,‘每每和朋友們聊到蒂莉我都很矛盾。她是我的姐姐,我可以取笑她,埋怨她,但我可不希望別人也可以這麽做。’‘我抱著雙腿,頭趴在膝蓋上哭了好久。按道理聽斯科特這麽說我該高興才對,或許是為了蒂莉,所以我才高興不起來。因為如果我是好孩子,那就表示蒂莉是個壞孩子,可不管有時候她多麽令我惱火,我都知道這不是真的。’‘她是我的姐姐,而且經常把我氣得發瘋,但我愛她,勝過愛別的壹切。’

“和諧夏令營”的主創者斯科特,在我的印象中壹直是個有耐心又有愛心的人,盡管他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但是他針對兒童自閉癥所提出的理論和方法在某些方面確實行之有效,這也是吸引幾個家庭加入夏令營的主要原因。但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參與家庭的情況百出,還有外界的詆毀和不信任,讓這個從小也是問題兒童的人在蒂莉的惡作劇中持槍自殺,壹個讓人不忍心接受的結局,卻著實體現了現實社會的殘酷。

? 書中還有壹點另我感覺比較詫異的,就是媽媽對於女兒的性教育。在發現大女兒蒂莉進入青春期以後,她所做的事情是在網上直接給女兒訂購了壹個自慰器,而不是向我們中國人壹樣談性色變。關於這壹點,對於壹個比較傳統的中國人來說,可以理解,但的確是無法接受。

? 在書中,對斯科特的有些做法其實很贊同,他說‘如果別人的取笑讓妳感到傷心,那只能說明妳向對方繳械投降了。妳在明明白白的告訴對方,他們能輕易讓妳們憤怒和難過。’這句用來勸自閉兒童的話,我感覺也同樣適用於我們正常人。

? 小說的最後,是兩個家庭接管了夏令營,他們不知道未來的路會有多麽崎嶇,但他們都相信夏令營仍有補救的希望。他們的生活開始壹點壹點回到正軌,亞歷珊德拉有了時間,有了空間也有了朋友,她的生活有了徹底的改變,每壹天都感到慶幸。盡管蒂莉如同脫韁的野馬,每天都有新的念頭,但是媽媽依然相信她是個了不起的孩子。艾莉絲自己選擇了壹所當地的中學,不再受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可以在松林裏的彎曲小徑上自由漫步。這種狀態讓亞歷珊德拉覺得世界上依然有奇跡存在,在有些日子裏,恐懼的感覺已經離她遠去。

生活從來不是會以妳的意誌為轉移。我不是妳,所以不能感受妳的痛苦;我不是妳,也無法看到妳眼中斑斕的世界。如果遇見了星星上的人,請多壹些寬容多壹些理解,讓溫暖與愛給他們生活下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