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

北宋年間,楊家將驍勇善戰,無論是楊家七子合力抗金,還是穆桂英掛帥,又或者是楊門女將的出名,在現在的影視劇中都有很多體現。也因為這些體現,讓我們壹直覺得,楊家這個家庭滿門都是忠烈之士,個個武藝高強,精忠報國。

可以說擁有了這樣的家族,北宋不強盛都說不過去,但事實上北宋在公元1127年滅亡,而且滅亡的時候,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位皇帝都被扣押在了敵人的軍營裏,整個北宋皇宮都被敵軍搜羅壹空。這樣的滅亡對於壹個王朝算是奇恥大辱了。可為什麽影視劇中無敵的楊家,沒有在北宋即將滅亡時出來救國呢?

楊家將真實歷程

現代的影視作品以及流傳下來的話本戲劇都將楊家將的形象傳得神乎其神,仿佛如戰神壹般永遠不可被完全打敗。而楊排風,穆桂英,以及佘老太君這些女將的風采也為楊家增添了色彩,可實際上,這些女將在歷史上並不存在,真實的楊家雖然也十分驍勇善戰,但也完全沒有戲劇中如此神奇。

楊家將的輝煌主要集中在三代人身上。第壹代人為楊業,他在五代十國時期化名為劉繼業,也是占據壹片地方的小小藩王,那時候社會動蕩,根本管不著他。後來趙匡胤當了皇帝,他便歸順過去,改回自己的本姓,稱楊業,成為北宋王朝壹員大將。

北宋皇帝十分重用這位歸順來的大將,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以及鄭州防禦使的官職,而楊業也對得起皇帝的信任和重視,他抵抗遼國立下許多大功,成就了楊家將第壹代的傳奇。

當然,他也不是戰無不勝的。雍熙三年,宋派三路軍隊去攻打遼國,最先還很順利,但後來有壹路軍隊的領隊王冼好大喜功,逼著楊業沖鋒陷陣。楊業無奈之下只好答應,然而後來王冼又沒有按照約定派給楊業後備軍隊。楊業因此被遼軍俘虜,看到兄弟們都戰死沙場,他最後也絕食而死。

真實的故事和小說也有壹些出入,這壹代人雖然確實是被逼入絕境,不過小說中寫的是被潘仁美誣陷而入絕境,但事實上卻是因為王冼,潘仁美也不知背負了多少無辜的罵名。

而楊家卻沒有因為楊業的死而隕落。楊家出的第二代將軍是楊延昭,他是楊業的兒子,也就是小說中稱呼的楊六郎。但實際上楊業並沒有六七個孩子,而楊延昭也只是長子,稱為楊六郎只是因為古人迷信,覺得古代北鬥七星的第六個可以攻克敵人,所以稱呼他為楊六郎。

楊延昭這壹代人沒有什麽悲劇,他時不時給遼軍予重創,而他本人也是作風簡樸,做事踏實穩重,兢兢業業,壹輩子沒有出過什麽大的差錯。

也因為楊延昭的踏實穩重,他收獲了百姓們的壹致好評,在其57歲死亡之後,朝廷也就順理成章地啟用了他的三個孩子。

而他的三個孩子裏面最有成就的便是他的長子楊啟文。楊啟文在小說中就是穆桂英的兒子,但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穆桂英這些人物的存在,楊啟文,也只是和他的父輩們壹樣,在抗擊遼國的路途上,頑強堅持著。

而楊家的真實歷史也只到這三代,後面的歷史在書中很少有記載,他們並沒有小說中寫得如此厲害,但也為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是妥妥的民族英雄。

楊家為何不出來救國?

雖然說歷史上的楊家將和傳說中有壹些區別,但是在北宋滅亡時,為什麽楊家沒有出壹份力保衛朝廷呢?

楊家將的主要歷史就只記錄了楊業,楊延昭和楊啟文三代,而這三代抗擊的主要是遼軍。但在北宋滅亡之前,遼國已經滅亡,而滅掉北宋的卻是金國,所以他們的抗擊對象就不同。

但這其實都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主要原因是楊家在那個時候已經沒落了,根本出不了將才。楊家的歷史記載,的確在三代之後就幾乎沒有了。我們進行揣測,有可能是因為楊家壹門武將在還沒有留下子嗣時就已經戰死沙場,所以斷了香火;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後人沒有祖先如此驍勇善戰,不值得記入歷史之中被誇耀。

總之,無論怎麽猜測,能夠得出的結論就是楊家已經沒落,所以在北宋滅亡時沒有能力再出來滅國了。

袁史有話說

楊家三代滿門忠貞烈士,可是三代過後再無人才。或許這是他們不善教育,也有可能是因為要暫避鋒芒,不能產生功高蓋主之輩。可無論如何,他們在之後便漸漸沒落,這也確實夠我們唏噓和感嘆的了。他們的沒落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這啟示我們,要好好充實自己的能力,即使暫避鋒芒,也要儲存能量。

而對於楊家將被後世寫成傳說,這種藝術的誇張手法,我們應該坦然接受,不要再了解了真實的事跡之後大呼被騙。因為他們都是民族英雄,都值得我們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