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詩,很多表現出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所以被稱為“詩聖”。
1、杜甫的詩經常用剛健的手法,深沈的思考,表現對社會實況的深厚同情。可以說李白是偏向於浪漫,而杜甫偏向於寫實。
2、杜甫的詩對於後代關懷社會現實、重視詩法變化和字句鍛煉的詩人影響更深。杜甫的詩歌風格形成於安史之亂時期並逐漸在苦難中成形。杜甫深入社會並關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視寫實。
3、杜詩中出現的意象,例如古塞、秋雲、猿嘯、殘炬、急峽、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觀,以及織女、老婦、老農、嫠婦等普通百姓,還有官吏、將軍、惡少等權貴勢力,都表現了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淆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塗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而正是這些沈重情感的表達,使得杜詩的語言趨於“沈郁頓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