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教材裏在這裏處理警務是為了向第四學詩歌的意項做過渡——壹切景語皆情語。
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詩人的愁緒。我找來了關於張繼寫這首詩的故事。
張繼是壹個才子,他當上了秀才,又當上了舉人,所有的人都相信他壹定會高中。
張繼自己也這麽認為。
張繼的初戀情人更是這麽認為。
張繼的初戀情人王曉薇年芳二八,面若桃花,她曾經親手撕毀壹張指腹為婚的婚約,當著父母的面說要嫁給張繼。張繼的家庭只不過是普通人家,而王家則是有權有勢的大戶人家。門不當戶不對,接下來的壹件事情就是棒打鴛鴦了。
但兩位老人家萬萬沒有想到,女兒的性子是如此的貞烈,任何事情都可以依自己的父母,唯獨這件事,她要自己作主。只有這麽壹個掌上明珠,執拗不過女兒的性子,王的父母決妥協的結果是:王可以嫁給張繼,但張繼必須高中。高中什麽並不重要,只要是進士就可,因為只要中了進士就等於雙腳邁向了仕途,如果能高中狀元,那當然是皆大歡喜。
王曉薇沒有理由相信她所愛的人不能高中,所以當她把這樣壹個結果告訴張繼的時候,她的臉上沒有難過的表情,有的只是驚喜,她驚喜的告訴張繼,她的父母已經同意和他在壹起了。而與他在壹起的條件,王曉薇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
直到離別的這壹天,直到張繼踏上長安之路的這壹天,王曉薇才不經意的把這個條件說了出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不言而喻,這是壹場對張繼格外重要的考試,不光是為了做官,還為了愛情。
在壹個宛若蒸籠壹般的狹小空間裏,張繼奮鬥了三天三夜,終於把壹張自己頗為滿意的答卷交給了考官大人。
接下來的日子是漫長而難熬的等待,為驅除侵入骨髓的憂慮與焦灼,張繼蜷縮在壹家破舊的客棧裏,終日以酒度日。
終於放榜了。張繼起了壹個大早,早餐也顧不上吃,腳下生風,恨不能插上翅膀立刻飛到榜單面前。
紅榜面前已經圍了很多人,人們對紅榜上的名字指指點點。張繼撩開人群,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擠到了榜單面前。心跳開始加速!張繼用急迫的目光在榜單上搜尋自己的名字,第壹排沒有,第二排也沒有,第三排他看到了壹個“張”字,他的心咯噔了壹下,旋即他又失望了,因為下面的字不是“繼”,而是壹個同音字“績”。
第壹張榜單看完了,沒有看見自己的名字,他有壹種不祥的預感。但仍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他開始更加仔細的看第二張榜單,生怕錯漏任何壹個名字。不祥的預感很快靈驗,第二張也看完了,仍然沒有看見他的名字,他心裏涼了半截,他的情愫壹落千丈,他落榜了。
但他不信!為什麽會這樣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於是,他又把兩張榜單重新壹字不漏的看了壹遍,這壹回他不得不信了,兩張榜單上確實沒有“張繼”這兩個字。最後,他把失望的目光停在了“張績”這兩個字上,他懷著僥幸的心理想,是不是考官大人把我的名字弄錯了呢?把“張繼”寫成了“張績”?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證實這是不是壹個失誤,正當他左右徘徊之際,壹個年近五十歲的男子突然手舞足蹈起來,他興奮的叫著:“我張績終於中了!終於中了!”
在嘈雜的人群聲中,那個五十歲的男子近乎歇斯底裏的歡呼清晰而又刺耳的傳來,張繼終於絕望,高中的是張績,而不是張繼。蒼天弄人,那壹刻,張繼心裏的悲傷如潮水般的湧來。
幾家歡樂幾家愁。人群散去,張繼也該離開了。
步伐從來沒有如此沈重,長安也依舊熱鬧,越熱鬧越寂寞,熱鬧的是長安,寂寞的是張繼。原本以為可以高頭大馬,衣錦還鄉,然而這壹切都將成為泡影,十年的心血付諸東流。
長安,已經不再屬於他的城市,已經不再屬於他的世界。他決定去天堂,去蘇州,去天堂壹般的城市蘇州。
他也想回家,他也想念自己的父親母親,更想念自己的心上人王曉薇,但是他不能回去,他沒有顏面回去,他不想讓壹群人因為他壹個人而難過。
張繼來到了蘇州,在楓江邊租了壹條烏逢船,順江漂流,企圖用沿途的美景來沖淡心中的愁苦。
楓江上遊有楓橋。小船行至楓橋下,船夫說,公子,夜已深,該休息了。
是啊,夜已深,該休息了。船夫鉆進船艙裏,不壹會兒就進入了夢鄉,還發出輕微的鼾聲。
然而,張繼又怎麽睡得著呢?今夜,對張繼而言,註定是壹個失眠夜。
現在整個世界就剩下張繼壹個人了,無邊無際的(夜色),無邊無際的(寂靜),無邊無際的(悲傷),無邊無際的(孤獨)。講完故事後,
我套路王崧舟老師的教學片段繼續幫助學生理解。。。。
因為愁眠,詩人在這個晚上看到了什麽?按照詩的順序,壹樣壹樣說出來。
從詩句當中,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月落,江楓,兩個詞語。
進而領著學生還原了當時的情景,月亮落下去了,仰面的楓葉在黑暗中飄落,到了船上身邊,帶給世人的是壹種淒涼的美,壹種瑟瑟的美。
畫面仍舊在繼續:漁火,烏啼、鐘聲、霜滿天。
尤其是在理解霜滿天的時候,引導學生感受到了霜滿天不是夜晚下的自然界的霜,而是詩人心中的孤獨。
的確啊,在這個背井離鄉的夜晚,在孤單的客船之上,詩人的心是冷的,這種感覺借助自然界的表現就是霜滿天。
隨著孩子們的註解,這首詩完整地呈現在黑板上了。
王老師指著黑板上的整首詩,繼續引領著大家往下行走:月落是景,烏啼是景,江楓是景,漁火是景,霜天是景,鐘聲是景。
這樣的景,那樣的景,都——
壹層壹層地包圍著詩人的愁眠。
壹層壹層地伴隨著詩人的愁眠。
壹層壹層地籠罩著詩人的愁眠。
至此本班教學突破對景物的理解,從景入情,了解詩心。
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道路上,以名師為榜樣,借讀詩,品詩,將語文教學詩意化,將詩意語文藝術化。
詩心即初心,我們,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