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線性的 ,這是作家張春自己琢磨的知識。
大家是如何閱讀的?閱讀的方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這樣壹個有順序的活動。
舉個例子說壹下什麽不是線性的活動。比如說電影藝術中彈幕視頻的網站,張春曾經請教過B站老板彈幕的本質是什麽?
彈幕就是觀眾用壹種特有的形式挖掘出壹幀畫面裏所有的看點。
文學藝術,按照上面的順序看下去。跟寫作有什麽關系?我們寫作時,也就是說文學藝術所工作的空間在壹條線上,像樂曲壹樣。所以他提出壹些問題,比如說妳的論點需要在哪裏展開?妳是需要徐徐漸進,逐步深入?還是要從懸念開始,把最震憾的事情放在最後呢?
這是在敘事的節奏上。那麽僅僅從他的讀音出發。 韻律也是天生會傳達感情的信息的。
給大家看壹首詩
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很熟悉那種古老的語言了,但是只要讀到這首詩就會很激動,很興奮。
這種千古名篇是能夠說明韻律感的最好的事例。李白的代表作。全唐詩裏面收錄了整個唐朝所有詩人詩歌。不是千古名篇就真的是比較壹般。在唐朝寫詩跟我們現在發朋友圈差不多,用來表情達意。這類被千古傳頌的作品,還沒有理解他,只要去讀,就會被感染了。
過去的孩子學習都是要先去讀書,書聲朗朗的教學方式很有道理。在真正下筆寫之前訓練小朋友的語感,讀起來很美,聽起來很美,那文章壹定不會太差。
張春說道,她的哥哥是播音員,曾經播出過她的散文。她的疑惑是為什麽選了這些文章,又做了如何的改動?然後隱約地對小說和散文中的韻律產生了興趣。
四聲歌是要訓練自己的聲音或者朗誦的人的工具。雙唇班報必百波,抵舌當地鬥點丁。這些話其實 沒有意義,是湊出來的音節。可以試著念壹下。最有趣的是”合口呼舞枯湖古,開口河坡歌安爭。嘴撮虛學尋徐劇,齊齒衣優搖夜英。雖然沒有任何的意義,但是聽起來就很美。這個技巧要用在修改自己的文章的時候,讀出聲。哪裏不太順,哪裏太長了。只要讀著不爽,就代表這裏不夠美,就在這裏進行修改。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讀千古名篇,訓練自己的語感,知道什麽樣的文章是美的。
王小波的散文《我的小說師承》是黃金時代的序言。裏面提到過查良錚和王道乾這兩位翻譯家是他的老師。這些翻譯大家賦予了譯作新的生命力。
老先生翻譯的《情人》開篇:
試著出聲讀壹下,這種筆法非常沈痛,演繹出作者和譯者以及筆下主人公歷盡滄桑的感覺。
今天半個小時的時間只能把這壹點講清楚,從今往後,大家可以多留意壹下。以後讀到自己喜歡的文章,給自己特殊感覺的東西,可以直接用自己的身體去感覺。他們是否從韻律上給了妳刺激?這種韻律之美給了妳什麽樣的觸動,這樣對自己的寫作也多壹些啟發。
今天的講座針對已經有寫作基礎的人是壹種錦上添花。
分享的壹個技巧就是把寫好的文章打印出來,然後讀出來。在屏幕上經常會看不到細小的錯誤。不知道是什麽道理,經過自己親測,可以方便得運用到的技巧,就是出聲讀出來,會自動看到錯誤。這樣修改之後會使自己的作品進階壹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