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不負明年花——宋代海棠詩賞析(五)

不負明年花——宋代海棠詩賞析(五)

“唯草木散,恐美人雕零”(屈原《離騷》),因為花開花落,意味著時間的流逝。詩人、詞人往往有看花思人的感覺,尤其是看到花落就有欲仙欲死的感覺,成為歷代無盡的主題。也有很多關於海棠的優秀詩詞,愛花卻惜花。?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以“綠、肥、紅、瘦”的海棠來表達她在晚春的感傷情懷。

昨夜雨驟風吹,酣睡未耗酒。問快門人,海棠依舊。妳知道嗎?妳知道嗎?應該是綠肥紅瘦吧?

“昨夜”壹詞指出詩人的寫作時間應該是淩晨。“雨驟風散”,概括了晚春特定的風雨景象。“酣睡不盡殘酒”,寫出了詩人的人生場景:飲酒酣睡。她為什麽喝烈性酒?話裏沒有道理,但我們完全可以推斷出來。“酣睡”的“濃”意來源於酒的濃烈,特定的風雨交加的天氣,以及悲傷。昨夜風狂吹,雨淅淅瀝瀝,已是晚春。引起了詩人的憂慮,引起了她的感情和憂慮。孤獨空虛,煩惱憂慮無法排遣,只好借酒消愁。這些東西都沒有顯露在字的表面,沒有表達自己的感受,讓讀者從字面上理解,就產生了這個字的寓意。?

“問快門,卻說‘海棠依舊’”。當早晨來臨的時候,門的窗簾被卷起。早上沒有具體的時間,但是從快門的動作,人們完全可以認為風停雨停,新的壹天開始了。這是壹個黑暗的時代。《質疑》說明詩人醒來第壹件關心的事就是花錢。妳為什麽這麽關心花?這還得和前面那句“昨夜雨驟散”聯系起來。詩人描寫的落腳點是今天早晨,事情的問題在暴風雨中。雖然“問”這個句子的轉折比較突然,但是內在的意思是很明確的。“問”中的“試”字很形象。既表現了詩人在對花提問時的不耐煩情緒,又表現了她在提問時的焦慮情緒,交織著既急切又擔憂的矛盾,是壹種希望落空又為之擔憂的復雜情緒。壹個“試”字,把各種擔心擺到桌面上,展現在紙上。

詩人問了禁閉姑娘後,得到的回答是“海棠依舊”,海棠花依舊。然而,這個答案並沒有讓詩人滿意。於是,文字的意思重疊成了壹層,又興起了壹股新的浪潮:“妳知道嗎?妳知道嗎?應該是綠肥瘦瘦的。”“妳知道嗎?妳知道嗎?”誠然,兩次連續出現是題詞本身的要求所規定的,但也表現出詩人的口吻,是對侍女回答的斷然否定,含有責備之意。為什麽不自己去看,貿然回答?語義內容非常豐富。最後以詩人自己的回答來總結。“應該是綠肥紅瘦”和“應該是”,後面是“知道什麽?妳知道嗎?”正面回答之後,也是對女仆的壹種糾正。“綠”“紅”是修辭的轉喻,顏色是用來代替事物的。壹夜小雨大風,該落多少花,該添多少枝葉?“綠、肥、紅、瘦”是指花、葉繁茂。正好呼應了這個詞開頭提到的風雨。?

這首詠花詩表現了詩人對花開花落的關註。惜花,古詩詞作品多。孟浩然的《春曉》中有壹句:“但如今想起那壹夜,那場風雨,不知折了多少花。”辛棄疾在《摸魚》壹詞中也寫道:“不如消幾場風波,春回匆匆。Xi常春怕花早開,何況無數紅花。”但是,李清照這個詞是獨壹無二的。通過主仆對話,寫出了花的變化和春的變化,從而傳達出女詩人孤獨的心境和淡淡的憂傷。全詩雖悲,但不濃烈,清新深情。語言充滿創意,“綠肥紅瘦”成為千古名句。

宋代詩人洵寫下的《東山海棠少年人魚》,感慨萬千:

海棠花開後的春天誰做主?每天都下雨。可憐新綠滿枝頭,卻沒有香腮、粉脂、昏脂。

去年攜手聽金線,那是花兒飛的地方。老了就忍不住擔心。妳什麽時候才能不再擔心欺負老人?

《東山海棠》又名《東坡海棠》,是蘇東坡唱的海棠。這裏壹般指海棠。?

“唯草木散,美人恐雕零”(屈原《離騷》)。因為花開花落意味著時間的流逝,所以詩人、詞人看到花,尤其是看到花落,往往會有壹種想人的感覺,這也成為歷代吟誦不盡的主題。這個詞表達的正是這個主旨。?

詞的第壹部分是對海棠花雕零的由衷惋惜。“秋海棠開春後誰負責?每天都在下雨。海棠花剛開不久就枯萎了。誰能維持這個春天?連續幾天的風吹雨打正在摧毀樹枝上殘存的花朵。”誰管春”,即誰管春色。從字的意思來看,因為下雨天,似乎在催促春天歸來,所以引發了詩人的悲傷。”可憐的新綠葉遍地,卻沒有香腮、粉和淡淡的脂肪。“風雨無情,海棠枝頭只剩綠葉,再看不到絢爛的花朵。”香腮粉黛,幽幽吞脂”,用壹張精心打扮的美人臉,描寫了白裏透紅的海棠花的嬌艷之美。春天很短,好風景無常,漂亮的花很難在壹瞬間找到。這怎能不引起詩人深深的憐惜和眷戀?

?接下來的壹段話,講的是春色褪去帶來的傷感。“去年攜手聽金線,那是花兒飛的地方。”去年和朋友在這裏欣賞壹首新歌,也是殘花飛落的時候。“金略”,樂府中“金略”的省名,也是碑文的名稱(“金略”意為“何心郎”)。在這裏,“聽金律”可以解釋為聽優美的音樂,也可以解釋為聽新的歌詞。不難想象,落花時節的心情也是滿滿的悲傷,但畢竟有了知音的陪伴,悲傷和怨恨才稍微容易化解壹點。轉眼間又是壹年花開花落。不僅能再次見證春天,就連去年的朋友也不知道去哪了。傷春的情緒怎麽才能輕易消散?

”老向首先忍不住擔心起來。這種擔心會欺負老人,妳什麽時候休息?因為妳老了,再也經不起那灰暗的磨損,但目睹眼前的落花,自然會引發壹年光流的嘆息。像這樣,我是支持不了多久的。明知道不該難過,卻又忍不住難過。這是幹什麽用的?恰恰是詩人要探討的問題,不禁讓讀詞的後人感慨。?

嘆春短,感慨過年長,這並不是什麽新的主題,但因為這個詞既明晰又意味深長,非常耐人尋味,能不自覺地把讀者引入壹個特定的情境,打動讀者去思考詩人的困惑,讓這個小小的詞充滿了強大的感染力。?

南宋詩人劉克莊寫《蔔算子惜海棠》,突出了詩人“惜”海棠的情懷;

都是手拉著手,很容易湊在壹起。風雨對花有仇,彼此有意。?做暖教,做寒催謝。明年的花不要結,只有種花的人。?

這個詞既不從正面描寫也不從正面欣賞海棠,而是從珍惜海棠的角度就事論事地寫出來,真的很有意思。?

“眾手抱在壹起,蒼天饒恕”,意思是人要為秋海棠的栽培得到上帝的庇護。壹束束美麗的海棠花,都是花匠壹手澆灌的。在這種情況下,她應該得到上帝的寬恕和保護。開始就對花兒不公平,頗有點求情的味道。其實這裏面也包含了對花店深深的同情,也算是代言人吧。詞的開頭,我抓住了愛惜花朵的感覺,說了出來。

“風雨對花有仇,意相聯”其實是對“與天相處,寬以待人”的反駁:風雨與海棠花有什麽仇?如此厚顏無恥地毀掉她?這裏不僅有遺憾,還有壹絲憤怒。

“正暖逼教開,正寒催教謝”是風雨對海棠“意向性關系”的具體化;如果天氣溫暖,它會迫使海棠花盛開,如果天氣寒冷,它會迫使海棠花枯萎。“做”是壹個假設的詞。詩人對風雨的幼稚批判,頗似蘇東坡抱怨月亮“不應有怨,何偏他時”(《水調歌頭》),可以說是詩人的無理論。正如人的離別和重逢與明月無關,花的花開花落與風雨無關。所以詩人怨明月,怨風雨的理論,只能是詩人抒發感情的壹種特殊手段。可見,這種批評只是出於詩人對海棠的深愛。

“不要對明年的花負責,只對種花的人負責”,這裏詩人由亢奮轉為冷靜,仿佛在說:即使“暖逼教,冷毀教”是對的,對明年的賞花者來說也無所謂,因為明年的花還是會開;只是打擊了今年的花農,真的辜負了他的良苦用心!聽到這個詞,我才站在花店的立場上表達了對花的損失的惋惜,道出了這個詞的本意。?

這個詞不是專門描寫海棠的美,而是重在講道理。其實詞中所說的原因是壹個愛花愛到癡心程度的人,從他口中流露出來的違背事物常識的白癡。也可以說,整個詞就是詩人的癡情。不過,雖然說的都是不講道理的話,讀者也不會怪作者不講道理,淺薄無知,無聊。反而被詩人愛花的真情所感染和激發,產生* * *聲。因為無論詩人如何抱怨天空和風雨,無論他如何批判“壹邊催花壹邊謝”的不妥當,他最終還是相信,按照自然規律,花還是會自己開的。各種惡作劇都只是為了把花店的“珍惜”二字透露給制作人。正是通過這種不可理喻的深情手段,詩人的惜花之情進入了這樣壹個藝術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