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其實就是壽陽人俗稱的赤火。在古老的首川大地,流傳了很久的壹句民間諺語,就是“凡夫俗子,其樂融融,歌舞引火。”當然,民俗受地理、歷史、經濟、交通的影響,有“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的特點比如有的地方叫:“農家要樂,要唱大戲,要旺。”有的地方說,“唱個大戲,玩個紅火的遊戲,才是窮人所期待的。”有的地方是:“玩火,生火,婆婆娃娃全家樂。”但看其本質,本來就是壹件事:繁華,在勞動人民心目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集中體現,是人們對幸福的真誠追求。所以,紅火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甚至在幾千年的時間裏,不斷豐富、充實、完善。
壽陽的繁榮規模大,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生活氣息濃厚,地方特色獨特。壹般來說,可以分為白天火和夜間火兩大類。但這兩類火不能完全分開,很多火可以在晝夜之間交替反復進行。然而,同樣是壹種形式,同樣的內容,卻只是因為時間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奇特效果。列出這些繁華的名字,包括鑼鼓、秧歌、獅子龍燈、高蹺旱船、背棍、鐵棍、二鬼摔跤、三六的大車、大頭娃娃、跑秧歌...其中,高家坡女子鼓隊、東河花燈隊、九龍軍樂隊等因其精湛的演奏技藝深受群眾喜愛。相傳始於公元947年,太原南郊古寨村,劉知遠的姐姐就住在這裏。據說黃姑出門時,用鑼鼓迎接,奏的曲子就是今天起的《流水》。意思是“幸福如東海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