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盛唐到中唐國家局勢的突變,此間的詩歌文化發展也出現了很明顯的變化。其特征表現在:詩歌主題要從描寫理想境界轉向反映社會現實;詩歌手法要從幻想、虛構和誇飾轉向嚴格的寫實,寫作方式要從隨意揮灑轉向刻苦鍛煉,藝術風格要從高華飄逸轉向樸實深沈。因此中唐詩壇的主要傾向就是回避現實、?吟詠山水、?稱道隱逸。藝術上追求沖淡平和,追求韻味,趨於工整精練。
中唐詩歌文化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壹、(安史之亂爆發—德宗貞元前期約四十年)此時處於開元盛世向元和中興的過渡的階段。士人的心態蕭瑟衰颯,大量詩歌作品表現出孤獨寂寞的心情,詩風清雅高逸。即所說的“大歷詩風”,詩人有以錢起、盧綸等為代表的“大歷十才子”此外還有以寫山水詩歌見長的韋應物、劉長卿(王維、孟浩然的余緒);有註重反映現實民生的新樂府先驅詩人元結、顧況(杜甫開創的即事名篇的新題樂府到以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中間的過渡性詩人);也有善寫邊塞詩的李益(高適、岑參的余緒)。
二、(德宗貞元後期—憲宗元和年間)這壹時期社會矛盾相對穩定,唐王朝出現短暫的中興局面,壹大批士人積極要求政治改革,提倡儒學復興,表達了強烈的現實關懷,詩歌也因此而呈現出旺盛的創造力,產生豐富的新變,出現“詩到元和體變新”①的局面。如有以元稹、白居易②為代表,張籍、王建、李紳等人參加的新樂府運動,有以韓愈、孟郊為代表追求奇崛險怪的韓孟詩派,還有風格奇譎怪誕的詩人李賀③。此外,劉禹錫、柳宗元的詩歌創作也都獨具壹格。總的來說中唐後期的兩大主要詩派是“新樂府詩派”和“韓孟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