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丹爐從壽生往右走約1裏,有壹個寬約100平方米的山洞叫三清巖。洞前有壹廟,廟內供奉著道教所崇拜的玉清元始天尊、清靈寶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位神仙,故稱三清觀。洞廳壹側有壹洞穴,寬約1平方米。相傳此洞與北流縣溝空天相通,東晉著名道士葛洪曾利用此洞在兩地間煉丹。至今洞旁仍有煉丹爐遺跡和葛洪塑像。
環山古城堡在白石山腳下。可以看到,半山周圍有夯土墻,每隔壹兩百米就有大門與外界相通。這座群山環繞的古城墻建於清朝鹹豐年間,也就是太平天國中期。當時,廣東天地會領導人陳凱和李率領起義軍,溯西江而上,攻占都城,定都,建立大成。這壹時期,周迅府和桂平縣的地方官員不得不跑到白石山,依山築墻,維持他們的反動統治。從此,這條蜿蜒的“小長城”帶著壹條玉帶,成為白石山的奇觀之壹。
蒼玉峽,又名清玉峽,俗稱東門巷,是登白石入洞的必經之路。峽谷兩邊有成千上萬的懸崖。懸崖之間,壹條寬僅2米,高約300-400米的石巷穿過懸崖,裏面有石階。遊客登上陡峭的石階,仰望天空,只留下壹條彎曲的藍線,故又稱“壹景”。
天梯在蒼玉峽之上,就像高高掛在雲端的天梯。因其名,又叫“三十六步”,寓意“踏梯登天”之意。梯子是136級臺階,是在壹個很長的懸崖上挖的石頭壁架,寬約1米。這裏又陡又險,坡度超過70度。遊客登上它,壹種如李白詩中所說的“山起於人面,雲在馬頭旁”的感覺油然而生,往往令膽小的人望而卻步。
從天梯到會仙寺數百米,開光殿有壹個“神仙腳印”的大山洞,“白石洞”指的就是這個地方。到了明朝,這裏陸續建了五座寺廟,叫會仙寺。裏面有幾十尊雕像,都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其中壹個臉頰瘦削,眼睛明亮,肋骨眾多,所以被稱為“瘦仙女”。不幸的是,“文革”動亂後,所有的偶像都消失了。會仙寺外,有會仙閣。相傳有緣分的人可以在這裏遇到神仙。
飛鼠巖白石山以西數裏處有飛鼠巖。壹座石山,兩塊大石頭相互支撐,形成壹個八字洞,這就是飛鼠巖。巖石周圍的山丘起伏,有利於飛鼠棲息。巖石中的洞廳高50余米,寬30米,深20米,有上萬只飛鼠。每天傍晚,飛鼠成群結隊地飛出洞穴覓食,天已黑了,在空中形成壹片烏雲,發出海浪般的巨大聲響,場面往往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