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人生第壹次》:“學詩歌的孩子,不會砸玻璃。”

《人生第壹次》:“學詩歌的孩子,不會砸玻璃。”

作為中國的考生,對於詩歌這種文體,我們只在教科書上讀到過,卻沒有真實地感受過、創作過,畢竟高考的作文上寫著“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人生第壹次》的第三集,叫做《長大》,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從另壹個角度講出了新意。這是壹群來自偏遠山區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甚至過年也不能回家。片子裏說,這裏的孩子們普遍早熟,就算是父母離家外出打工,他們也不會掉壹滴眼淚。學校給他們開設了壹門新課程——詩歌課。

雖然詩歌在應試教育中沒有什麽用處,學校的老師和校長也考慮過將詩歌課取締,但是校長最後還是把這門課留了下來,只是因為誌願者們說“學詩歌的孩子,不會砸玻璃。”

小鎖12歲,家裏有六口人,家裏最值錢的就是山腰的房子和壹頭牛,是學校裏個子最小,又不愛說話的孩子。他的生活就是照顧妹妹,還有放家裏的牛。小鎖從來沒有經歷過集體生活,他上學沒多久,就上了自己人生中第壹堂詩歌課。

全班孩子坐著大巴,老師教他們用樹葉卷成壹個筒,從筒的小孔裏觀察和感受他們熟悉的世界,用眼睛,用鼻子,用手,用心。當堂課上,有好幾個同學寫出了他們人生中的第壹首詩,可是直到采風結束,小瑣也沒有寫出他的第壹首詩。

班上靦腆的男孩子倒是寫出了自己人生的第壹首詩:“仲夏,她忽冷忽熱,仿佛在和妳賭氣,妳希望炎熱的時候,她下起了小雨,她不是針對妳,她只是在哭泣,請原諒她偶爾的小情緒。”把夏天比作了壹個少女,實在是十分精妙。

等回到家裏,小鎖像往常壹樣回田間放牛,沈默中寫出了人生中的第壹首詩:“閉上眼的時候,我看到綠色的風,它撫慰了山林樹木,燙金了我的小牛,親吻了家裏的白墻,染黃了阿爹的苞谷,但我不會把風變色的秘密告訴妳。”

小鎖從小與妹妹壹起長大,沒有享受過父母陪伴在身邊的日子,懂事得讓人心疼,寫了第壹首詩歌之後,小鎖的生活好像有了壹絲光亮,詩歌成為了他特殊的表達。於是他寫下了這首:“種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靜發芽;老枯樹,在夜裏,長出壹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媽媽看不見的地方,悄悄長大。”

悄悄長大,令人動容,也是這裏的孩子們生活的常態。穆慶雲也是這樣壹個孩子,本來就只有和媽媽姐姐相依為命,為了建房子借了錢,媽媽為了還債只能去外地打工。姐姐為了省錢,考了當地免費的師範。

晚上在篝火晚會上,老師讓大家思考今後想要成為什麽樣的父親母親,穆慶雲卻說,“我希望做壹個自私的媽媽,我會教我的孩子,把自己的愛留給自己的孩子。因為我覺得,媽媽把太多的愛,留給了姐姐。”

在孩子單純幼小的心裏,其實是無比渴望母親的愛,卻也理解母親的艱辛,只能奢望自己今後成為壹個自私的母親。

回家之後,她也專門為母親寫了壹首詩,和母親打視頻電話的時候,讀給了母親:“小鳥是大鳥的孩子,白雲是藍天的孩子,路燈是黑夜的孩子,母親去廣東的時候,我把我的鞋,放在母親的旁邊,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

聽到這首詩,穆慶雲的母親哭了,說自己虧待了孩子。但其實我們每壹個人都能理解這種“抱起轉,我不能擁抱妳;放下磚,我養不起妳”的感受,也能夠明白這位母親的選擇。是詩歌,讓她放下了心裏最沈重的負擔,願意靜下心來,跟母親對話。

這樣的詩其實還有很多,誌願者們說,這裏的孩子,最多的就是超乎年齡的沈默。他們不會撒嬌、不會任性,能見到父母就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恩賜。

應該說,是這樣閉塞、憂郁的內心給了他們詩歌的靈感,也同樣是詩歌,拯救了他們的孤獨。

看完這壹期,我們才發現原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理所應當幸福地長大。但是我們希望,每壹位家長都能更關註孩子,不要讓他們“在爸爸媽媽看不見的地方,偷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