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賞析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賞析

天凈沙?憂郁的秋思

朝代:元朝

作者:馬致遠

枯死的藤蔓,老樹,微弱的烏鴉,

小橋流水,

古道西風瘦子。

夕陽西下,腸斷人在天涯。

給…作註解

(1)死藤:枯萎的樹枝和藤蔓。黑烏鴉:黃昏時返回巢中的烏鴉。昏:傍晚。

(2)人:農民。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溫暖家庭的向往。

(3)古道:已廢棄,不能再用的舊驛道(路)。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壹匹瘦馬。

(4)傷心欲絕的人:形容極度悲傷的人,指在世界各地流浪,極度悲傷的旅人。

天涯:離家很遠的地方。

翻譯

黃昏時分,壹群烏鴉落在壹棵藤蔓枯萎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叫聲。

小橋下,流水叮叮當當,小橋旁的農家樂裊裊升起炊煙。

古道上壹匹瘦馬迎著西風艱難前行。

夕陽漸漸失去光澤,從西邊落下。

寒夜裏,只有孤獨的旅人在遠方徘徊。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首詩很短,只有五句二十八字,整首歌中沒有壹個秋字,卻描繪了壹幅秋郊淒涼動人的畫卷,準確地傳達了旅人淒苦的心情。這首成功的歌曲,被譽為秋思之父,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色。

壹、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在景與情的交融中構成壹種淒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非常註重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壹個重要範疇,其本質特征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壹。情感與景物能否很好地結合,成為意境形成的關鍵。王慶夫之《玄齋詩話》說:?現場叫兩個,但是分不開。上帝對詩人來說是無限的。?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壹切都是感性的。?馬致遠的詩,前四句都是寫風景的,這些風景詞都是情話。幹?老了?暈倒?瘦?“秋”“秋”之類的詞,讓濃郁的秋色蘊含著無限的憂傷和苦澀。最後壹句呢?心碎的人在世界的盡頭?作為彎彎的眼睛,畫龍點睛更妙,讓前四句描述的風景成為人們活動的環境,成為天涯斷腸人傷感的觸發點。歌上的風景,不僅僅是馬致遠旅途中看到的,更是他眼中看到的。但同時又是它的情感載體,是壹種內心的東西。全曲有情,情中有景,構成了感人的藝術境界。

第二,用許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在旅途中的痛苦和對秋天的憎惡,使作品充滿了濃郁的詩意。

意象是指詩歌中用來傳達作者感情、蘊含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的特點是意象的使用復雜而密集。中國古代的許多詩人經常在他們的詩歌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達他們的思想。馬致遠的這首歌明顯體現了這個特點。短短的二十八個字裏有十種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也是他沈重悲傷的載體。沒有這些畫面,這首歌就不會存在。

與圖像的復雜性並存的是圖像表達的單壹性。在同壹部作品中,不同形象的地位相對平衡,沒有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取向趨於壹致,即許多形象往往傳達了作者相同的情感基調。這首歌也是。為了表達他的憂郁和感傷的感情,作者在他的詩中選擇了許多意象。這些意象能傳達作者的內心感受,情與景的結合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取向壹致而單壹。眾多的意象被作者同壹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壹幅完整的畫面。

意象的復雜與單壹相結合,是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刻、境界和諧、詩意濃厚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詞中意象的排列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是由於作者習慣於按正常的時空順序排列意象。

今天有人把馬致遠的歌叫做《清沙?“對於秋思?平行圖像組合?其實並置還是體現了壹定的順序。全曲共有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分為三組。藤纏樹,落在樹上的烏鴉,第壹組自下而上排列;第二組由近及遠排列;古驛道與路上西風瘦馬,第三組從遠處排列到現在,中間略有變化。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改變了描寫角度,從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還是局部的,並沒有超出秋景的範圍。最後壹個圖像?太陽落山了?,是整首歌的背景,把前九個圖像都考慮進去了,造成了壹個場景,壹會兒是空的。因為同樣是看遠的產物,作品整體上也呈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是壹步步擴展的。這也是形象秩序的表現之壹。

第三,他善於加工提煉,以極其凝練的畫法畫出了壹幅晚秋的遊子之旅。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詩中的意象並不新奇。其中?古道?“秦怡”壹詞最早出現在壹本名叫《李白》的書中。字裏蕭聲焉?樂遊園景區清秋節,鹹陽古道無聲?。宋·張延《壺中天?還在“萬裏”這幾個字裏?老柳關河,斜陽古道,風依舊直?。

董潔媛的《西廂記》中有壹首詩叫《盧希安》。賞花時:?夕陽林中響,風袖吹瘦馬。壹朝天涯,古岸荒涼,枯草霜滑。我在照片中瞥見壹個孤獨的林端,它被淺淺的沙子覆蓋著。壹個老人抓了蝦,跑過了橋。小屋映襯著鮮花。?其中,有六個意象出現在瑪曲中。

元代還有壹首佚名詩《醉中天》(見《樂府新聲》):老樹掛藤,夕陽映夕陽。森林裏有微弱的聲音。山色如畫,我懶得套鞭催瘦馬。當太陽落山時,人們住在竹房子裏。?還有六個和馬渠壹樣的形象。

顯然,醉中天是脫離賞花時的,仿真痕跡依然存在。兩首歌中的形象雖與馬曲有許多相似之處,但都不及沙?秋思簡單、自然、簡潔。

馬致遠正在寫《景甜沙?毫無疑問,秋思受到了東曲的影響和啟發,但他並沒有盲目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眼光進行了再創造。在景物的選擇上,為了突出和強化悲涼悲涼的感情,他選擇了十個最能體現秋天淒涼壓抑的景物和旅人孤獨憂郁的情懷的意象,將自己的感情濃縮在這十個意象中,最終以壹抹陽光揭示了整首歌的主題。他刪除了壹些美麗的風景,但與表達的感情不壹致。如草堂映花,晚霞映夕陽,地區如畫,使全曲形象統壹於表達情感。

在詞句的錘煉上,馬致遠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前三句話十八個字,都是名詞形容詞,沒有動詞。各種景物及其各自的動態和形態之間的關系,取決於讀者根據意象之間的組織和排列順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的理解。這種奇妙的用字方式,在古代真的不多見。在文的《上善晨行》中?雞鳴茅店月,人遊板橋霜?和瑪曲差不多,但容量還是沒有瑪曲大。瑪曲用詞的簡潔性已經到了無法還原的地步,用最少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情感。這就是“天凈沙?”秋思是其藝術成功的原因之壹。

第四,采用悲秋的審美情感體驗,表達遊子的悲情,使個人感受獲得普遍的社會意義。

悲秋是人們面對秋景時的壹種悲傷、難過的情感體驗。因為秋景(尤其是深秋)大多是寒冷、蕭瑟、陰郁的,伴隨著黃昏、夕陽、落葉、枯枝,成為萬物衰敗的象征。所以秋景壹方面確實能給人壹種身體上的冰冷感,另壹方面也能引發人們內心固有的各種悲傷。宋玉開創了中國感傷主義文學的先河,悲秋是感傷主義文學的主要審美體驗形式。草木搖落衰敗?蕭瑟的場景表達了他對生活和事業的挫敗感,他把自己面對秋天的悲傷心情描述為像去遠方旅行。我很難過,如果我要遠行?,?清高(孤獨空虛),漂泊無友?。這說明悲秋和悲旅在情感體驗上有相似之處。宋玉以後,悼秋逐漸成為中國文人最常見的審美體驗形式之壹,並與生命體驗的嘆息緊密相連。杜甫?我從三千英裏外趕來。悲傷現在與秋天?就是壹個例子。馬致遠的詩也是。雖然歌曲中的形象並不新穎,表達的情感也並不新穎,但由於它用精煉的藝術表現手法表達了中國文人的壹種傳統情感體驗,因而獲得了不朽的生命力,並能引起後世文人的敬仰。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天凈沙?《秋思》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最成熟的作品之壹。雖然它屬於曲體,但實際上它在許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