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間無限丹青手,壹片傷心畫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3.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佚名《荊軻歌 / 渡易水歌》
4.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6.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遊《金錯刀行》
7.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壹片傷心畫不成。
譯文
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著浮動的雲,也在秋聲裏陪著落日。
這世上有無數的丹青聖手,可都畫不出內心的傷感。
註釋
①金陵:今南京。
②晚翠:日暮時蒼翠的景色。
③秋聲:秋天自然界的聲音,如鳥蟲叫聲,風聲。歐陽修有《秋聲賦》,以各種比喻描摹秋天的聲響。
④丹青手:畫師,畫工。丹青,圖畫。
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壹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裏,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誌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註釋
⑴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是反映軍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樂器。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為傷離別之辭。
⑶獨上:壹作“獨坐”。
⑷無那:無奈,指無法消除思親之愁。壹作“誰解”。
⑸新聲:新的歌曲。
⑹關山:邊塞。舊別:壹作“離別”。
⑺撩亂:心裏煩亂。邊愁:久住邊疆的愁苦。聽不盡:壹作“彈不盡”。
⑻關城:指邊關的守城。
⑼雲沙:像雲壹樣的風沙。
⑽表:上表,上書。掩塵骨:指屍骨安葬。掩,埋。
⑾龍荒:荒原。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築城於此,置神威軍戍守。長雲:層層濃雲。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雲。
⒀孤城:即玉門關。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壹作“雁門關”。
⒁破:壹作“斬”。樓蘭:漢時西域國名,即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壹帶。西漢時樓蘭國王與匈奴勾通,屢次殺害漢朝通西域的使臣。此處泛指唐西北地區常常侵擾邊境的少數民族政權。終不還:壹作“竟不還”。
⒂前軍:指唐軍的先頭部隊。洮河:河名,源出甘肅臨洮西北的西傾山,最後流入黃河。
⒃吐谷渾: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名稱,晉時鮮卑慕容氏的後裔。據《新唐書·西域傳》記載:“吐谷渾居甘松山之陽,洮水之西,南抵白蘭,地數千裏。”唐高宗時吐谷渾曾經被唐朝與吐蕃的聯軍所擊敗。
⒄胡瓶:唐代西域地區制作的壹種工藝品,可用來儲水。
⒅敕:專指皇帝的詔書。星馳:像流星壹樣迅疾奔馳,也可解釋為星夜奔馳。
⒆嶂:指直立像屏障壹樣的山峰。
⒇烽:指烽火臺。
荊軻歌 / 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復還 壹作:復反)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此句疑為後人補作)
譯文
風蕭蕭地響把易水岸邊吹得很冷,壯士荊軻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壹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史書上說,高漸離擊築,荊軻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唱得太悲壯了,以至於聽者嗔目,發盡上指。
壹段唱畢,只聽見荊軻仰頭長嘆壹聲,天空中居然出現壹道七彩虹。高漸離趁勢變了壹個調,樂音顯得更為激昂,荊軻繼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後被徹底地感動了,跪在地上向荊軻敬了壹杯酒。
註釋
蕭蕭:指風聲。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縣,是當時燕國的南界。
兮:語氣助詞。
壯士:在這裏指荊軻。
南園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譯文
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麽不腰帶武器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
請妳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淩煙閣去看,又有哪壹個書生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
註釋
⑴吳鉤:吳地出產的彎形的刀,此處指寶刀。
⑵淩煙閣:唐太宗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閣,上有秦瓊等二十四人的像。
己亥雜詩·其五
清代: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壹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壹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壹代的作用。
註釋
選自《龔自珍全集》
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詩人的馬鞭。 東指:東方故裏。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花:比喻國家。即:到。
金錯刀行
宋代:陸遊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壹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譯文
用黃金鍍飾、白玉鑲嵌的寶刀,到夜間,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戶,直沖雲霄。
大丈夫已到了五十歲,可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只能獨自提刀徘徊,環顧著四面八方,祈求能壹展抱負,小試牛刀。
我在京城裏結交的都是些豪傑義士,彼此意氣相投,相約為國戰鬥,同生***死。
不能在流傳千年的史冊上留名,我感到羞恥;但壹顆丹心始終想消滅胡虜,報效天子。
近來,我來到漢水邊從軍,每天早晨都對著參差聳立的終南山,遙望著布滿晶瑩似玉般積雪的峰巒。
啊,楚國雖然被秦國蠶食,但即使剩下三戶人家,也壹定能消滅秦國,難道我堂堂中華大國,竟會沒有壹個能人,把金虜趕出邊關?
註釋
⑴金錯刀:用黃金裝飾的刀。
⑵白玉: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⑶八荒:指四面八方邊遠地區。
⑷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這裏指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市)。
⑸奇士: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眾的人
⑹意氣:豪情氣概。
⑺相期:期待;相約。這裏指互相希望和勉勵。
⑻史策:即史冊、史書。
⑼丹心:赤誠的心。
⑽爾來:近來。
⑾天漢濱:漢水邊。這裏指漢中壹帶。
⑿南山:終南山,壹名秦嶺,在陜西省南部。嶙峋:山石參差重疊的樣子。
⒀ “楚雖三戶”句:戰國時,秦攻楚,占領了楚國不少地方。楚人激憤,有楚南公雲:“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意思說: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最後也壹定能報仇滅秦。三戶,指屈、景、昭三家。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代:林則徐
出門壹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譯文
我離家外出去遠行,無論到哪裏,都會敞開寬闊的胸懷。我們要樂觀曠達,心裏不要難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就連高官達貴也不是天生得來。
回想廣東那轟轟烈烈的禁煙抗英,我蔑視英國侵略者。從今以後,我將遊歷祖國大地,觀察形勢,數歷山川。
不要理會那般人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鄙棄那些“趙老送燈臺”之類的混話。
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壹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
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壹名成卒適宜。
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誌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妳不妨吟誦壹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
註釋
①立:成。
②三島:指英倫三島,即英國的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此旬回顧抗英經歷,足見英國無人。
③九垓(gāi)。九州,天下,這句可能是用古神話中豎亥自東極步行至西極的故事(見《山海經·海外東經》),表示自己將風塵仆仆地走遍各地觀察形勢。
④兒童:指幼稚無知的人,代指對林則徐被貶幸災樂禍的人。
⑤趙老送燈臺:即上句的輕薄語。《歸田錄》:“俚諺雲:‘趙老送燈臺,壹去更不來。’當時清廷中的投降派詛咒林則徐。說他被貶新疆是“趙老送燈臺”,永無回來之日。
⑥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無能,這裏是自謙之詞。
⑦以:用,去做。“茍利”二句:鄭國大夫子產改革軍賦,受到時人的誹謗,子產日:“何害!茍利社稷,死生以之。”(見《左傳·昭公四年》)詩語本此。
⑧謫居:因有罪被遣戍遠方。
⑨養拙:猶言藏拙,有守本分、不顯露自己的意思。剛:正好。戍卒宜:做壹名戍卒為適當。這句詩謙恭中含有憤激與不平。
⑩戲與”二句:作者自註,宋真宗聞隱者楊樸能詩,召對問:“此來有人作詩送卿否?”對曰:臣妻有—首,雲“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裏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東坡赴詔獄,妻子送出門皆哭。坡顧渭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壹首詩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這兩句詩用此典故,表達他的曠達胸襟。山妻:對自己妻子的謙稱。故事:舊事,典故。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宋代:陸遊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
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嘩嘩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
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願出門。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註釋
⑴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⑵蠻氈:中國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毛氈,宋時已有生產。宋範成大《桂海虞衡誌·誌器》:“蠻氈出西南諸番,以大理者為最,蠻人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壹番。”
⑶貍奴:指生活中被人們馴化而來的貓的昵稱。
⑷僵臥:躺臥不起。這裏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為。僵,僵硬。
⑸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⑹不自哀:不為自己哀傷。
⑺思:想著,想到。
⑻戍(shù)輪臺:在新疆壹帶防守,這裏指戍守邊疆。戍,守衛。輪臺:在今新疆境內,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
⑼夜闌(lán):夜深。
⑽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⑾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⑿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