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六言詩筆記

六言詩筆記

六言詩之前只讀過王荊公的“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前番逛書市,見《唐詩畫譜》壹冊,中有六言絕句數篇,便有了解壹番的想法。這篇文章基本上是我查閱資料的筆記,中間也夾雜著自己的壹些想法。

茲將六言詩定義為: 每句皆為六字的非騷體詩。 “每句皆為六字”基本是壹句廢話,而所謂非騷體詩,如《吳越春秋》中的《烏鵲歌》、曹丕《寡婦詩》等,便不在此列。這並不是說,每句六字的騷體詩便不是六言詩,是不是的問題留給糾結的人去做糾結的討論。這個定義只是說,本文所討論的是非騷體的六言詩。

六言詩起源之說有五:

1.詩經

2.楚辭

3.漢司農谷永

4.東方朔

5.孔融

詩經散見六言句式,但並未有完整的六言詩。楚辭或騷體與六言有較大區別,容後述。六言起源漢司農谷永,南朝梁任昉、宋人嚴滄浪、明代謝榛 、高棅皆秉此說,而其詩今未得見。東方朔詩現僅存兩句。今存最早的完整的六言詩見於孔融。故竊論六言句式始自詩經,而六言詩始自漢司農谷永或東方朔為不可考,以目前可見的材料而論,當以始自孔融為宜。

論者謂六言源自楚辭,如《國殤》之屬,去掉句中“兮”字,便是六言。但其實“兮”以及“兮”之類的虛詞如“之”、“於”、“以”、“其”、“而”、“乎”等,在句中自有運用,正劉熙載《藝概·賦概》所謂:“騷調以虛字為句腰”是也!艾巖《瀟灑的稀客 創作的新洲——略談六言詩的特長》亦指出“兮的使用涉及音節,使辭情(用徐渭《南詞敘錄》所謂辭情,指默讀中能夠體會的感情起伏,而又能以朗誦示之者) 宛轉,去之便覺神情不屬。”況楚辭如《國殤》之類,以三字壹頓、壹句二拍,而六言詩多二字壹頓、壹句三拍,句式結構亦不同。故竊意六言詩不源於楚辭。

就六言近體而言,啟功先生在《詩文聲律論稿》中認為六言律句只有十種,茲分為二類述之:

1. 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2.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是就句法而言,若就全詩來說,劉繼才在《論唐代六言近體詩的形成及其影響》中將其分為四類:律式、對式、粘式、混合式。

由此可說,從近體詩的標準來看,六言詩存在天然的缺陷:或不對、或不粘、或有拗句。

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六言甘而媚”,我認為很符合六言詩的特點。用現代人的話來說:

若以五言作個比較,周裕鍇在《宋代六言絕句的繪畫美和建築美》中亦有論述:

察歷代六言詩,如王右丞《田園樂七首》、荊公《題西太壹宮壁二首》等,我認為這觀點是很恰當的。

清·蔣瀾《續詩人玉屑》引蔡及心《蔡氏雜鈔》說:“六言詩,要字字著實,聲調鏗鏘,不可間散①字成句。雖平仄不整無礙。” 此謂句法。就章法而論,以六言絕句為例,艾巖《瀟灑的稀客 創作的新洲——略談六言詩的特長》將其分為三種:

1. 流水型

2. 列座型

3. 合扉型

“流水”即“流水對”之“流水”;“列座”即各句分述壹事而氣脈合而為壹;“合扉”則“拆衷於前二者之間,前半分列而後半連貫”。茲各舉壹例如下:

流水型:閨月重陽賞菊 孟宛

前月登高落帽,今朝提酒稱觴。

上林菊花何幸,遭此兩度重陽。

列座型:田園樂七首其五 ?王維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壹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合扉型:田園樂七首其二 王維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壹雙。

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值得壹說的是“合扉型”,之所以選這壹首,是因為它不同於艾巖所講的“前半分列而後半連貫”。壹、二句是分列,三、四句亦是分列,而壹二句與三四句之間構成連貫。其實六言絕句中常見的是壹、二句分列,三、四句連貫,這算是特列。至於其他六言詩體的章法,我讀得少,姑且避而不談。

六言詩遠不如五七言流傳為廣,而究其原因,論者大抵分為兩派:壹派認為與時代背景及詩歌發展趨勢有關;而另壹派認為與六言詩本身的缺陷有關。

先說第壹種。1981年,黃征在《六言詩初探》中將六言詩所以不彰的原因歸為“封建社會的刻板化、模式化”及唐朝以詩賦取士使其他詩體受到抑制。對此我並不認同,政治制度雖然影響文藝創作,但政治制度並非憑空產生。況且唐朝試帖詩為五言六韻,而流傳的詩作卻並非這些。

而衛紹生在《六言詩為何未能廣為流行——兼及六言詩的評價問題》中認為,詩歌的發展是多樣化的,以四言為主的《詩經》流傳了數百年,“古典詩歌繼續發展的結果,必然是對這種偶數句和雙音節詞為主的詩歌形式的變革”。這種說法似乎有道理,但也可以商榷。首先,四言六言雖然都是偶數字句,但還是有差別的,“四言優而婉 ,六言甘而媚 ’”,風格、作法、適宜表現的情感等都不壹樣;其次,詩歌在句式整齊的律絕之後“多樣化”出了長短句,但律絕並沒有沒落,比較宋詩宋詞、清詩清詞的數量便大抵可見,雖然我沒有做過統計,但有信心講這個話,而何以六言詩就壹直不興盛呢?

我覺得,要談時代背景,需要從六言詩本身的特點出發。前文已述,六言詩“雍容和雅、古淡悠閑”,這恐怕與漢魏雄渾大氣、盛唐意氣飛揚的時代精神有點不太搭調,正如唐愛霞《古代六言詩研究》中所指出的:

而宋代六言詩稍多,或其正與當時整個時代的審美取向較近。但總的來說,寫詩的人,或仕或隱,總有壹份放不下的“家國天下”,六言詩悠閑的特質,骨子裏便與這股精氣神不符。

而譚汝為、曹長河在《六言絕句散論——兼談詩歌六言句式的起源和興衰》中認為,六言詩存在三點缺陷:

1. 詞語組合缺少變化,過於單調;

2. 音節過於呆板生硬;

3. 平仄缺少變化,過於拘謹。

第壹點不詳說。關於第二點,松浦友久《關於詩型與節奏的研究》中提出了“休音”的概念,即“在拍節節奏之流裏的壹個‘有拍之流而無音之流’的‘有拍無音’的現象”,如五言或七言,在句末便有壹個二分之壹拍的休音。換種說法的話,六言為“二二二”整齊的節拍,缺少像五七言那樣奇偶相間的變化。

譚、曹二位認為六言律句只有“平平仄仄平平”和“仄仄平平仄仄”兩種格式,故而“缺少變化,過於拘謹”,我倒並不認同。啟功先生認為六言律句有十種,應當比較恰當。但六言律絕的確存在缺陷,由於缺乏平起仄收和仄起平收的句式,故而或不對、或不粘、或有拗句。這對於近體詩法則相當完備的時期的詩人來講,或許也不太願意選擇用六言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相比五七言來說,六言詩缺乏指導性的文藝批評理論。這既是六言詩不彰的結果,也是六言詩不彰的原因之壹。

由是,我們可以做個總結,六言詩所以不彰,我認為原因有三:

1. 六言詩的特質與古代詩人的精氣神不太相符;

2. 六言詩本身存在壹定缺陷;

3. 六言詩不彰與文藝理論缺乏的惡性循環。

大概就這麽多,終於寫完了,我仰頭大睡夢前女友去也!

①原文作“閑散”,《詩學初範》載:“然要字字著實,聲調鏘鏗。或對或散,惟可不以間散字成句也”,而“閑”對應簡體有“閑”、“間”二字。原文“閑”疑“間”字誤。故妄改,並就此求諸指例。

[1]馬海祥,李柱梁,陳傳萬.古代六言詩的產生及其格律化過程[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3(05):32-33.

[2]艾巖.瀟灑的稀客 創作的新洲——略談六言詩的特長[J].名作欣賞,1991,(04):92-95.

[3]劉繼才.論唐代六言近體詩的形成及其影響[J].文學遺產,1988,(02):64-72.

[4]周裕鍇.宋代六言絕句的繪畫美和建築美[J].吉首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4(02).

[5]松浦友久.關於詩型與節奏的研究[J] .文學遺產,2002(4): 131-135

[6]譚汝為,曹長河.六言絕句散論——兼談詩歌六言句式的起源和興衰[J].天津社會科學,1983,(06):86-92.

[7]俞樟華,蓋翠傑.論古代六言詩[J].文學評論,2002,(05):40-44.

[8]衛紹生.六言詩為何未能廣為流行——兼及六言詩的評價問題[J].中州學刊,2006,(02):198-203.

[9]黃征.六言詩初探[J].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版),1982,(01):108-113.

[10]唐愛霞.古代六言詩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4(2):92-97

註:專著類文獻如各種古籍,我讀得比較亂,有的是之前不知在哪兒讀過,有的是電子版,有的是網絡版,不好列出。故參考文獻只列了期刊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