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馳,壹個古老的地名,現在位於安徽省望江縣。東晉時設雷池,因池在雷水邊(今雷崗)而得名。這就是郁亮《致文橋書》中“壹步不越線”的由來。
此外,據《晉書》記載,郁亮任江、荊、郁三國刺史,鎮守武昌(今湖北湖北)。鹹康六年(340)春,王敦死後,郁亮在陶侃的勢力日益擴大,在溧陽(今安徽縣)鎮拉攏蘇軍,使其為狀元將軍兼溧陽知府,並獲朝廷準許,將蘇軍移鎮(今安徽當塗),鎮守建康(今南京)。這不僅削弱了瑯琊王家的勢力,也使郁亮處於陶侃勢力的威脅之下。為免後顧之憂,郁亮以傳達待客、圖謀謀反為名,派出兩組使者與蘇軍聯系。蘇軍在表面上敷衍的同時,暗地裏集結部下準備謀反。同年五月,蘇浚派其弟蘇儀及部將率軍入建康。壹方面,郁亮派大將毛寶、趙胤在慈湖與叛軍作戰;他壹方面派士兵到建康鎮守,同時又向文橋緊急發令,要他率軍共同作戰。文俏得知後從荊州(今湖北江陵)來到建康。路過牛渚時,郁亮手書壹封信,警告文巧不要越界,以防陶侃插手。其實這是郁亮誤解了陶侃。當時陶侃正準備派高丹參軍去建康參戰,但高丹知道陶侃和郁亮有矛盾,看到和郁亮關系密切的毛寶戰敗,就勸陶侃出兵建康。內部矛盾達成壹致後,陶侃率軍從武昌向東。途經雷池時,文橋派壹名士兵在他生日那天迎接,並傳達了郁亮“不要越過雷池壹步”的警告。陶侃怒斥高無禮後,命人指著江邊的壹文錢發誓:“斷賊之後,方可如此。”。然後領導東方。
所以“不敢越雷池壹步”這個典故主要來源於郁亮的壹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