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龔自珍的《己亥雜詩》,***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寫於己亥年。這壹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後又北上迎接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壹十五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
2.指雜體詩。
具有代表性有:回環詩(或稱回文詩)、剝皮詩、離合詩、寶塔詩、字謎詩、轆轤詩、八音歌詩、藏頭詩、打油詩、詼諧詩、集句詩、聯句詩、百年詩、嵌字句首詩、絕弦體詩、神智體詩等40多種。這些雜體詩各有特點,有些純粹是遊戲,有些則具有壹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流傳至今。
出自初唐詩人沈佺期的《雜詩三首·其三》
聞道黃龍戎,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裏月,長在漢陰家。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壹為取龍城。 自漢魏以來,詩人常以“雜詩”為題寫詩,類似“無題”詩,內容多是慨嘆人生或離別相思的。沈佺期寫有《雜詩三首》,都寫閨中怨情,流露出明顯的反戰情緒。這裏選的是第三首, 首聯“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語言平易似娓娓道來,給人以鮮明突出的印象。黃龍戍戰火連年,可以想見征人久戍之苦,強烈的怨戰之情溢於字裏行間,“不解”與“頻年”連用,增強語勢,引起人們的聯想與深思。
頷聯“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是借月抒懷。說今夜閨中和營中同在這壹輪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對征夫思婦兩地對月相思。在征夫眼裏,這個昔日和妻子在閨中***同賞玩的明月,不斷地到營裏照著他,好像懷著無限深情;而在閨中思婦眼裏,似乎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為那象征著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圓月,早已離開深閨,隨著良人遠去漢家營了。這壹聯明明是寫情,卻偏要處處說月;字字是寫月,卻又筆筆見人。短短十個字,內涵極為豐富,既寫出了夫婦分離,也觸及到了夫婦團聚的過去;既輪廓鮮明地畫出了異地同視壹輪明月的壹幅月下相思圖,也使人聯想起夫婦相處時的月下雙照的動人景象。通過暗寓著對比的畫面,詩人不露聲色地寫出閨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綿邈深情。見月懷人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表現手法,而這裏只寫月不寫人,意象反而更豐富生動。這“閨裏月”既是思婦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裏***嬋娟之意,又有思婦心神飛度,想見征人之意。詩意雙關,征夫、思婦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顯得清新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