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在文學史上的貢獻及詩風的差異如下:
1、曹操在文學上的功績,表現在他對建安文學所起的建設性作用上。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
2、曹丕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對建安文學的精神架構起到關鍵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風骨”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曹丕命令劉劭、王象等人編纂中國第壹部類書《皇覽》,開官方組織編纂類書之先河;《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其《燕歌行》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首完整的七言詩,此對後世七言詩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3、曹植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三曹”指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他們的創作對當時的文壇有很大影響,故後人合稱為“三曹”。
曹操是建安時期傑出的文學家和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新風氣,濤文俱佳,風格清峻通脫。
曹丕擅長詩、文及辭賦,其名作有《燕歌行》、《與吳質書》等,其中《燕歌行》全詩均用七言,句句押韻,在中國七言詩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植是第壹個大力寫五言詩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詩的發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標誌著文人五言詩的完全成熟,鐘嶸稱他“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與吳季重書》和《與楊德祖書》是兩篇有名的散文書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