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楊萬裏的詩意境鮮明,通俗清新,流暢自然,富有生活氣息。他的詩歌創作按照廣學博取、面向現實、師法自然的道路而自成壹家,形成了壹個新、奇、活、快、風趣、幽默的“誠齋體”特色詩風,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溪回路轉愁無路,忽有梅花壹兩枝”(《晚歸遇雨》),“綠萍池沼垂楊裏,初見芙蕖第壹花”(《將至建昌》)等,都表現了“誠齋體”在創作方式上的特點,從而在中國詩歌史上獨樹壹幟。他所寫的詩,多以山水風光自然景色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經幽默地跟他開玩笑說“處處山川怕見君”。楊萬裏著作甚豐,相傳有詩2萬余首,現存詩4200余首。是我國古代寫詩最多的作家之壹。
此詩是壹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清新的小品。壹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壹個泉眼、壹道細流、壹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壹只小小的蜻蜓,構成壹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
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壹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壹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壹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壹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壹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
三、四兩句,詩人好像壹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壹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壹個尖尖角,壹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壹個“才露”,壹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楊萬裏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壹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裏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
?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壹些細節,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國維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
參考資料
周壹貫.中學生必讀古詩70首.杭州市: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年:176頁
余建忠.中國古代名詩詞譯賞.昆明市:雲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363頁
蕭練武 楊敬華.中國語文.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192頁
羊玉祥.古典詩文鑒賞.北京市: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204-2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