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如雪,鬢垂如絲。
春天來了又去,我又老又年輕。
人生等待財富,幸福往往苦且遲。
還不如壹貧如洗,愁眉不展,苦不堪言。
賣掉我騎的馬,給我舊衣服。
盡全力賣酒喝酒,酩酊大醉走回家。
第壹名默默無聞,骨架越來越差。
醉在黃房子裏,誰知道我是誰?[1]
作者簡介編輯器
白居易(772 ~ 846),漢族,名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
白居易
,中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著名詩人和作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被譽為“詩聖”和“詩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位於洛陽市郊。白元(白居易之墓)位於洛陽南部的琵琶峰。
白居易出生於壹個“士敦儒”的中小官僚家庭。生於鄭州新鄭(今河南省新鄭縣)。自11歲起,因戰亂流離失所五六年。我十幾歲的時候努力學習。貞元十六年(800年)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獲優科。兩個人訂婚了。日後,白元在詩歌方面也同樣出名。十九年春,授省校書記。元和元年(806年),革除校書郎,撰《策林》75篇,被授予“知才知體、功用兩科”的稱號。對於《看割麥》《長恨歌》《池塘邊》。元和二年返朝,十壹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四年,與元稹、沈李壹起發起新樂府運動。五年,京兆郡人曹參軍。此時還是翰林學士,起草書信,參與國事。他可以不怕有權有勢的人和親近的大臣,對事情直言不諱。元和六年,因母喪在家,滿役,被送回北京任職。十年,因率先抓獲殺害吳的兇手,被貶為司馬江州(今江西九江)。次年,我寫了《琵琶行》。他開始“隱居做官”,在廬山建草堂。他的思想從“濟世”轉向“獨善其身”,出現了越來越多閑適感傷的詩歌。元和十三年,改中州刺史,十五年回京,遷中書舍人。由於朝中親信世仇,於長卿於第二年(822年)請求對外釋放,先後為杭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由秘書監,次年調任刑部侍郎,定居洛陽四年。後來又擔任太子、河南尹、少府太子的座上賓。會昌二年(842),隨刑部尚書入仕。在洛陽,他以詩、酒、禪、琴、山水自娛,經常與被稱為的劉禹錫合唱。會昌四年,出資在龍門挖了八塊石灘,造福船民。享年75歲,葬於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李商隱為他寫了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