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緊急)由於辯論會的需要,我現在急需流行歌曲負面影響的事例或新聞
希望大家能幫助我這個燃眉之急,謝謝,真的很謝謝!我必須在12月16日之前得要這些材料,謝謝大家,我求妳們了!!
解析:
流行歌曲
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壹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
流行音樂起源於美國的爵士音樂。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壹種由多民族文化匯集而成的爵士音樂。這種新興音樂,以它獨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聽眾的耳目,轟動了全美國,又很快傳遍西歐各國。
在今天,流行音樂所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在器樂作品中,它包括豐富多采的輕音樂、爵士樂、搖擺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圓舞曲以及各種不同風格的舞曲和各類小型歌劇的配樂等。
流行音樂中器樂作品的特點是:節奏鮮明,輕松活潑或抒情優美,演奏方法多種多樣,音響多變,色彩豐富,織體層次簡明,樂隊規模不大,現代作品多使用電聲樂器。聲樂作品的特點是:生活氣息濃郁、抒情、風趣、音域不寬,手法通俗、曲調順口、易於傳唱;歌詞多用生活語言,淺顯易,易為聽者接受和傳唱;歌手多是自成壹格的流行歌星,發聲方法各有千秋,不受聲樂學派的約束,演唱時感情重於聲音技巧,動和自由不羈,自然親切,易引起聽眾的***鳴;小樂隊的強聲伴奏與歌聲融為壹體。由於流行音樂具備上述特點,所以就能夠和群眾連在壹起,無論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於接受。
流行音樂也就是通俗音樂,流行歌曲作為壹種以消遣娛樂為主的大眾文化現象,流行歌曲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脈絡息息相關,儼然已成為日常生活的壹部份,尤其是90年代以後隨著國家的政策開放,使得流行歌曲的內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深入人心,90年代的流行音樂變化較廣,並且與我們的生長背景較為接近。然而流行歌曲不僅是藝術,也是娛樂、精神寄托,更是反應百姓生活的寫實記錄,甚至是大眾思想、意識型態的指標。
現在我們所聽的歌曲,像是周傑倫、蔡依林、張惠妹等等歌手,他們的歌都屬於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與其它大眾媒介的差異主要是流行音樂有三種特性:
1.流行音樂乃是壹重復的形式:流行音樂的主題內涵不斷的重復,而具有穿透閱聽人之意識的能力。
2.流行音樂多屬非敘述性的形式:其強調對接收者的身體、生理與感官能力之 *** 。
3.流行音樂是壹種經驗上的形式:音樂是屬於藝術而非科學的領域,是對某壹經驗之體驗。
但是,少兒音樂消費過於成人化,是明顯的問題。《小小少年》、《春天在哪裏》等膾炙人口的兒歌在孩子們中間幾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成人的流行歌曲、情歌和內容粗淺的“另類兒歌”、“成人化兒歌”等不適合兒童傳唱的歌曲在中小學校園裏流行。流行歌曲對人們文化生活具有很強的影響力,但其負面影響不可低估。流行歌曲多屬於成年人的精神消遣品,但孩子們過早涉足這類“情感”表述,壹些精神垃圾乘虛而入。目前在中小學校園中流行的兒歌,有的宣泄消極厭學情緒,誇大社會負面影響;有的帶有色情、暴力傾向,充斥低級趣味。如“在我心中,老師最兇,晚上補課到九十點鐘;回到家裏,老媽最兇,盯著作業從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兇,拳打腳踢,發泄壹通!”、“上學苦,上學累,上學還得交學費,不如加入黑社會,有吃有喝有地位”等等。
當代歌詞的“十大硬傷”
改革開放以來,流行歌曲豐富了尋常百姓的精神生活,然而壹些內容不健康歌曲的流傳給社會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廣大青少年起了誤導作用。
某些流行歌曲中的歌詞,語法混亂,不合邏輯,病句百出,詞瘡語病,遍體“硬傷”。“清除語言垃圾、凈化語言環境!”,語言學家的呼籲化為行動,讓我們就從歌詞開始吧。
眾所周知,歌詞屬於聽覺藝術的範疇,是以口耳相傳為基本性的文學樣式,壹旦插上音樂的翅膀,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是小說、詩歌等文學樣式都無法相提並論的。所以,歌詞首應無愧於文學,才不遜色於音樂。遺憾的是,壹些流行歌曲的歌詞“不合邏輯,文理不通,語病多多,渾身硬傷,慘不忍睹”。其表現形式,概括起來堪稱“十大硬傷”:
壹、內容荒誕,語無倫次。有壹首歌叫《上蒼保佑吃完了飯的人民》唱道:“真的不敢想要能夠活著升天/只想能夠活下去/正確地浪費剩下的時間/意守丹田……”這種粗俗、荒誕的歌詞不勝枚舉,它給青少年的毒害作用也壹目了然,不僅汙染了語言環境,而且麻木人們的思想,甚至教唆犯罪。
二、通篇語言垃圾,病句百出。有壹道MTV叫《很受傷》,女歌手演唱得聲情並茂,載歌載舞,反復地唱著“沒有妳的日子裏,很受傷,很受傷,遍地麟傷……”,這樣重復幾次的語句,真讓人擔心,會不會“受傷”後產生“癌變”。
三、大話連篇,陳詞濫調。這類歌曲都有“文革”遺風,諸如“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等之類的“大躍進民歌”,以及“長江、黃河”、“昆侖、泰山”的重復翻版,大話、假話、胡話滿天飛。當代歌詞似乎有“文革”遺風魂兮歸來之勢。2000年中央臺春節晚會歌曲《好好工作》,就是用常識和廢話進行說教,如“好好工作才有好的生活”,“多出壹些革新和成果”,總之只會拿大白話來嚇唬老百姓。
四、思維混亂,夢話連篇。2000年中央臺春節晚會《今宵久久》、《龍禧千年》、《西部狂想》等歌曲,光看那歌名就讓人如墜霧海,其創作粗制濫造不說,遑論、“意新、境新”,故而藝術性就打了折扣,經不起推敲了。
五、模仿作秀,粗制濫造。文學創作的壹個現象是,優秀作品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低劣之作往往有驚人的相似:如《打個電話》就是以《常回家看看》的翻版,《祝妳快樂》就是《祝妳平安》的低水平重復。
六、半土半洋,非驢非馬。某些詞作者、音樂人,對古典詩詞的理解壹直是半瓶子醋,可偏偏不會藏拙,鬧大笑話。比如:“唯苦心良在”“天獨暗自傷”之類的句子,謬誤百出,壹句壹錯,甚至壹句幾錯,比比皆是。
七、空洞無物,味同嚼蠟。從“西北風”到“搖滾潮”,直白、空洞、油滑、泛濫的現代愛情主題,矯揉造作,無病 *** 的“順口溜”,“四季歌”充斥熒屏,對民族語言造成汙染,弊莫大焉。
八、詞不達意,語法混亂。歌詞是語言的藝術,文法修辭,章法結構,都有規律可循。放眼詞壇,驢唇不對馬嘴,前言不搭後語者,比比皆是。像“壹座座山,壹座座山川”、“朝花夕拾杯中酒”、“真真切切愛不夠”等等,語法“硬傷”,俯拾皆是,生造詞句、廢話、胡話連篇,讓人橫豎看不懂。難怪許多教師提起學生作文時中的“歌詞引用現象”時,更是叫苦不叠,憂心忡忡。
九、違反格律,自相矛盾。藝術形象空泛淺薄,表現形式格調低下,歌詞前後自相矛盾。任其泛濫,所產生的社會負面效應不可低估。有壹首上榜金曲叫《垃圾場》,這樣唱道:“我們生活的世界象壹個垃圾場/人們像蟲子壹樣在裏面妳爭我搶/吃的都是良心拉的都是思想……”如此《垃圾場》散發出來的“異味”,不是環境汙染是什麽。
十、顧影自憐,無病 *** 。壹些歌曲逃避現實,格調低下,傷春悲秋,無病 *** 。如《蒼蠅》、《螞蟻》之類荒誕不經的歌曲,光是歌名就讓人惡心,居然堂而皇之地制成盒帶,拍成MTV,上排行榜。
醫治歌詞的“硬傷”,需要全社會***同努力。詞界傳媒應倡導批評,詞家應歡迎批評。音樂人特別是詞作者要從我做起,努力提高創作水平,練好基本功,以壹種寧靜致遠的心態面向未來,譜寫好新世紀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