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梧葉送寒聲”:
本意: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
引申意思:這句詩中的壹個“送”字令人仿佛聽到寒氣砭骨之聲,抒發了羈旅之愁淒清幽冷之情。
出處南宋 葉紹翁的七言古詩,收錄於《靖逸小集》
原文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壹燈明。
白話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註釋
①蕭蕭:風聲。
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③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動。
④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⑤籬落:籬笆。
作品賞析
此詩以疊字象聲詞置於句首,壹開始就喚起讀者聽覺形象的聯想,造成秋氣蕭森的意象,並且用聲音反襯出秋夜的寂靜。接著用壹“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在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氣;以聽覺引起觸覺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環境的淒清幽冷。
“月寒江風起”,來自江上的陣陣秋風,觸發了羈旅行客的孤寂情懷。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故鄉的蒓菜羹和鱸魚膾,就辭官回家了。此詩作者耳聞秋風之聲,牽動了旅中情思,也悵然欲歸。這兩句用“梧葉”、“寒聲”和“江上秋風”寫出了秋意的清冷,實際上是用以襯托客居心境的淒涼。再以“動”字揭出“客情”,情景湊泊,自然貼切,彌見羈愁之深。
這首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詩人善於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說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後以景結情,詞淡意遠,耐人咀嚼。
作者簡介
葉紹翁(公元1194年~公元1269年),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南宋中期詩人。其詩語言清新,意境高遠,屬江湖詩派風格。
個人成就
葉紹翁著有《四朝聞見錄》,補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庫全書》。詩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補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