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謝謝妳告訴我。
分析:
1.稻田養殖
朝鮮人進入中國的歷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連續不斷的自然災害加上封建王朝的暴虐統治,使得朝鮮半島的農民生活困苦,疲憊不堪。為了生存,他們被迫跨過鴨綠江和圖們江,在人跡罕至、統治階級鞭長莫及的中國邊境地區尋找出路。1876年後,日本帝國主義相繼入侵朝鮮,直至1910年吞並朝鮮半島。血腥的屠殺和肆意的掠奪也加劇了朝鮮邊民湧入中國。自19世紀中葉以來,更多的朝鮮人移居到中國東北。在1945之前,中國東北有170多萬朝鮮族。在這壹個半世紀的風雨歷程中,朝鮮人民為中國東北土地的發展和繁榮以及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值得壹提的是,朝鮮族是中國東北稻作的開創者,是農業文明的早期傳播者。
源於稻田勞動的“稻田文化”曾經並正在深刻地影響著韓國人,不可避免地對他們的思維方式、行為取向和價值判斷產生重要影響。它在工藝流程上需要整體協調和局部配合,因此自然具有顯著的聯合勞動色彩。即使是壹個能力很強的人,也很難築壩蓄水,開渠排水。也許,正是這種勞動方式的內在關聯性,使得韓國人在生產實踐中的組織合作意識特別豐富。他們往往習慣於在組織體系中扮演個人角色,實現自己的勞動價值。這也是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之前,朝鮮族生產隊普遍好於漢族生產隊的壹個歷史文化原因。
水田勞動的另壹個特點是勞動過程中的快節奏。無論妳主觀上願不願意,妳都不可能穩紮穩打、慢條斯理地享受壹種勞動,明智的選擇是趕緊去做。這種勞動節奏也影響到其他方面。朝鮮人在鏟地、蓋房或做其他農活時,壹般都是“壹氣呵成”,高高興興地做完壹件事,聚在壹起喝酒跳舞,也不乏酣暢淋漓。在現代社會的市場經濟大潮中,韓國人做生意還是很努力的,壹般不喜歡日積月累、節奏慢、效率低的項目。
隨著時間的發展,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組織協作意識逐漸積澱為壹種民族文化心理,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在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韓國民眾參與集體和社會事務的熱情普遍較高,凡是需要“組織”或“在組織中完成”的事情,壹般都做得很好。翻開東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史料,妳會發現,正是這個跨境民族的英雄兒女,響應* * *號召,分批參軍。據統計,僅延邊地區在“三大戰爭”中犧牲的朝鮮族烈士就有13048人,占該地區烈士總數的97%以上。這是朝鮮人民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尊嚴而犧牲壹切的最生動的歷史寫照。
眾所周知,韓國人是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韓國演員跳獨舞不壹定比別人強。但是,如果他們排練集體舞和團體操,尤其是大型的團體表演,他們的組織協調才能馬上大放異彩。其組織協調水平和高超的表演水平在全世界都是壹流的。
2.行走特征
朝鮮人不是“靠野草為生”的遊牧民族,但他們似乎天生就有“行走”的意識。這可能與他們渡河的歷史淵源有關。早些年,住在村子裏的韓國農民有在壹個村子裏換房子、搬家的習慣。以前在村子東邊住的挺好,後來不知什麽原因,突然拔營,搬到西邊去了。再過兩年,可能又要搬到南投或者北投了。同村的漢族村民傻眼了:怎麽能把搬家當笑話,說搬就搬?
其實韓國人行走遷徙的特點不僅僅表現在小村莊。在渡河的早期,他們大多定居在荒野山村的溝壑和岔路口。後來,他們漸漸離開了。它去哪裏了?基本上去了平原地區。原因有二:壹是那裏水田大,更適合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技能;二是離現代文明近壹點,物質文化生活相對好壹點,特別是因為有傳道、授業、解惑的學校,更方便孩子接受知識的熏陶。改革開放的春潮,讓全社會乃至全球的人員流動成為時代的壹道風景。這壹波走,可謂洶湧澎湃,來去匆匆。朝鮮族是中國抓住和利用這個機會改變自己命運最快最好的民族之壹。他們走得那麽果斷,那麽瀟灑。雖然也有“抱著衣服攔路痛哭”的告別場面,但最終還是相繼出門。奇怪的是,他們根本沒有隨波逐流加入擁擠的“民工”大軍。因為,這是壹種收益不足的低效流通,不符合韓國人的價值標準。在國內,他們先去了北京、上海、廣州、大連、威海、煙臺等發展迅速、充滿機遇的城市。很快。開始大規模進軍俄羅斯、韓國、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確切的人數已經無法統計了。據權威測算,改革開放以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至少有30多萬人走出國門。要麽短期拜訪,要麽反向打包交易,要麽長期工作,總之這個團隊很熱鬧。自1995以來,通過官方銀行匯回的外匯每年都在654380億美元以上。
3.生活個性
各民族有著不同的生活個性和風俗習慣,構成了壹個多姿多彩的多民族大家庭的瑰麗色彩。朝鮮族也是壹個很有個性的民族。
韓國人壹般不打民事糾紛。翻閱各級法院的卷宗,韓國當事人的民事案件確實非常少。當然,刑事案件另當別論。不提起民事訴訟,並不意味著這個民族缺乏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的意識,而是他們民族內部存在壹種隱性的自行解決矛盾糾紛的機制。朝鮮族是壹個性格直爽,性感情焦慮的民族。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的多,也有磕磕碰碰的情況。但是他們很少去找政府解決這種事情。今天打完了,明天雙方聚在壹起喝壹杯,往往就消失了。
尊老愛幼是韓國人舉世聞名的美德。不知道世界上有哪個民族能把兒童節和老人節辦得像朝鮮人民壹樣驚天動地、隆重熱烈、喜氣洋洋。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六壹兒童節是壹個大節日。這壹天是全州人民的節日。
少年宮裏,公園的林蔭草地上,山澗的河灘上,到處都是身著節日盛裝的人群。即使這壹天不是“周末”,各級領導和全體人民也照例把它當作休息日。在和諧友好的氛圍中,孩子們獲得巨大的歡樂,而成年人又壹次品嘗和期待著希望的甜蜜。韓國老人花“花花”絕對是世界上最盛大的生命慶典。每次參加這樣的儀式,看到老人們向晚輩鞠躬,喝著晚輩獻上的米酒,陶醉在歡歌笑語的節日氣氛中,看著老人們安詳、滿足、含淚的笑容,讓人感到莊嚴肅穆,意識到生命的存在。這種儀式其實代表了壹種肯定,壹種收獲,壹種從血液裏突然湧出的感激。
壹般來說,飲食文化最能體現壹個民族的生活特點和生活質量。韓國的飲食文化,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朝鮮人民的“湯文化”堪稱世界壹絕。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民族能像朝鮮人民壹樣把“湯文化”玩得如此淋漓盡致。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無論是喜慶節日還是日常生活,他們都對湯情有獨鐘,壹刻也離不開。狗肉湯、牛肉湯、豬肉湯、河魚湯、紫菜湯、豆腐湯、蛋糕湯、涼面湯、醬油湯……都只是醬油湯,而且因為用的醬料種類不同,還可以分為好幾種。韓國人喜歡把米飯泡在湯裏。在韓國家庭做客很正常,碗盆裏會出現剩菜,但壹般湯是留不住的。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湯,尤其是味噌湯,韓國人的生活幾乎和沒有太陽壹樣難以忍受。《狗肉湯》是韓國“湯文化”的代表作。韓醫認為,狗* * *具有溫中、補腎、養顏、強身健體的功效,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更能收到奇效。韓國人招待客人,獻上狗肉宴,是很高的禮遇。在過去生活的艱難時期,殺壹條狗是不容易的。經常需要加水三四次,反復煮。現在,吃狗肉是壹件很平常的事情。據粗略統計,延邊地區食用肉狗數量約為30萬只,而當地狗的數量不到654.38+萬只。所以,狗販子的足跡遍布全國,長城內外。當然,自治州當局非常重視這種“大市場與小產業”的矛盾,壹直在有效地發展肉狗養殖。
內柔外剛的韓國女性。
如果我們不在專門的章節裏講韓國女性,就會忽略了美好章節的精彩部分。韓國女性除了人類女性的壹般特征之外,至少還有三個輝煌的特質。
壹個溫柔賢惠。“女人是水做的。”上帝在創造人類的時候可能賦予了女性溫柔敦厚的天性。所以,世界上無論哪個民族,都把溫柔賢惠作為女性應該具備的基本特質。但事實上,並不總是這樣。奧爾布賴特作為壹個女人,或許也有壹些女性固有的特質,但看到她在科索沃戰爭中的倔強、兇狠和殘忍,人們在她身上再也看不到女性的痕跡。韓國女性溫柔賢惠,主要表現在家庭生活中。他們對長輩,無論是親生父母,還是公公婆婆,都是由衷的尊敬和孝順。在他們心目中,那是上帝的化身,必須好好照顧,不能有半點違和。在韓國人看來,“婆媳不和”簡直是人神共憤的奇恥大辱。如果哪個女人對公婆不尊重,她走到街上就會被人指指點點。據說就連她做的醬也會因為行為不當而變質。韓國女性作為妻子,把丈夫看得比自己重要十倍。在他們的心目中,它是太陽的化身。在她們眼裏,丈夫永遠是對的。喝酒很豪邁,抽煙很瀟灑,打架很勇敢,打老婆也是愛的特殊表現。在和丈夫的生活中,雖然他們實際上沒有自我,但他們是心甘情願的。當然,這種極端的溫柔也從壹個角度助長了大男子主義已經很嚴重的囂張。隨著時代的發展,韓國女性的盲從已經開始改變。作為母親的韓國女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之壹。他們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是無與倫比的。有壹個朝鮮女人,丈夫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當時,她懷孕生下這個遺腹子後,以超人的毅力獨自支撐起家庭生活的豪宅,不僅服務活著的老人,還要照顧年幼的女兒,還要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來維持壹家人的生計。現在,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在社會上做著令人羨慕的工作。而這位老母親,已經在壹個鐫刻著她所有人生軌跡的小山村裏,永遠長眠了。以上的故事在韓國人中並不是特別典型,因為這樣的故事太多了,在這個民族裏太普遍了。
第二,特別能吃苦。韓國人主要從事水田勞動,水田勞動的很多精細項目,如拔秧、插秧等,正好可以發揮女性細致、細膩的特點。因此,在水田勞動中,他們往往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男人扛著鐵鍬,牽著牛,挖溝,把整個地面都挖了,說是壹種“技術”勞動,而很多又重又辛苦的活都留給了女人。女人不僅要無壹例外地下地幹活,還要把壹日三餐準備好。我下班回家,老公就翹著二郎腿坐在炕上,抽著煙,等老婆吃完飯,他們回到家壹般就直奔廚房。辛苦壹天後的晚上,女人們要準備明天的食物,蹬紡車,打草繩,織草簾。在朝鮮族聚居的村莊裏,我們看到六七十歲的老太太,很少有站得筆直的。看著白發和駝背,人們很自然地會認為那是壹生辛苦工作的艱辛(而這種工作大部分需要在途中彎腰),這讓他們透支了健康,從而讓人更加重視。延邊對外開放也是朝鮮族婦女充當深水炸彈的結果。背著沈甸甸的行囊,他們去鄰國交流、經商,在異國他鄉的坎坷路上,不知流下了多少淚水和汗水。
第三,外柔內剛,充滿犧牲精神。無數女英雄的事跡證明了這壹點。極端的溫柔在特定的環境下會升華為勇敢。真正的溫柔絕不是懦弱的代名詞,它必須建立在極其堅強的基礎上。家喻戶曉的“八女投江”的英雄壯舉,其中和安順福是兩位朝鮮女戰士。1934 3月21日,東滿特委書記童同誌在吉林汪清縣壹山溝裏開會時,突然被敵人包圍。突圍過程中,童腹部中彈,朝鮮女戰士崔放棄逃生機會,背著身負重傷的特委書記,邊走邊打,最後耗盡體力,兩人壹起壯烈犧牲。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隴縣農業銀行女職工白子,在歹徒持刀搶劫銀行財物時,與歹徒殊死搏鬥,挽救了國家財產,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有許多關於韓國女英雄的故事。中國
著名詩人何敬之遊覽延邊,耳聞目睹朝鮮人民的犧牲事跡,內心為之震撼。他隨口寫下了“山裏金達萊,各村烈士碑”的詩句。金達萊,色彩斑斕,春暖花開,象征著朝鮮女性美好的情操和堅忍不拔的精神。
(摘自《進入21世紀的中國朝鮮族》作者:王曉東)
韓國習俗
1.白色衣服
韓國人喜歡穿樸素的白色衣服,所以被稱為“白衣人”。
2.兒童七色衣服
韓國人壹直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好的象征,所以喜歡用七色綢緞給孩子做衣服,意在讓孩子美麗快樂。
3.返回裝甲,進入裝甲
朝鮮人民有“回甲”和“入甲”的古老生日儀式。“退甲”是慶祝60歲,“入甲”是慶祝61歲。生日儀式盛大而獨特。
摔跤
摔跤是朝鮮族的壹項古老運動,每年端陽節或國慶節“9.3”都會舉行。當時的摔跤手實力強勁,爭奪冠軍,競爭激烈。人們經常選擇壹頭肥牛作為獲勝者的獎品。
搖擺
秋千是韓國女人的運動。在端陽節或農閑時,韓國婦女會穿上節日服裝參加蕩秋千比賽。比賽有兩種方式,壹種是揮桿高度,壹種是踢鈴次數,也就是耐力。
6.跳板
跳板也是韓國女性最喜歡的運動之壹。比賽時,兩個人站在壹個五米長的跳板兩端。壹端的人先跳起來,然後用下落的力量猛砸在跳板上,把另壹端的人彈起,被彈起的人落下時又把另壹端彈起。強壯的手彈跳起來可以有兩三米高,還能做出各種精彩的動作。
7.第九. 3節
1952年9月3日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的日子。每年的這壹天,延邊各族人民都有慶祝活動,久而久之就成了全國性的節日。
8.老人節
延邊確定老年人比全國早10年。是1984。在朝鮮族人口占85%的延邊龍井市東升永鄉,老人想給自己定壹個節日。經過討論,因為15年8月是壹年的成熟期,又是抗戰勝利紀念日,所以定為他們的節日。從65438年到0986年,延邊州委將其推廣到全州,成為全州老年人的節日。在這壹天,孩子們來慶祝他們的生日,老人唱歌跳舞。
9.“六壹”節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但在延邊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在這裏,人們把6月1日的兒童節視為壹項重要的兒童友好活動。在6月1日這壹天,人們經常擁擠不堪,人們穿著節日服裝湧向公園進行遊園活動。居住在延邊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受其感染,紛紛加入。
韓國飲食
1.泡菜
泡菜是韓國人喜愛的食物。以桔梗、蕨菜、大白菜、蘿蔔、黃瓜、芹菜為原料,洗凈後切成段、塊、絲,放入鹵水中,再配以芝麻、蒜泥、姜絲、辣椒面等調味品。吃起來鹹脆爽口。
2.泡菜
又叫辣白菜,韓語叫“吉木齊”,是韓國飲食中最有特色的壹種。泡菜壹年四季都可以做。選擇好的新鮮蔬菜,如大白菜(最好的是包在心裏的)、蘿蔔、黃瓜等。,在鹽水中發酵,然後加入胡椒、姜、白蒜、油菜籽等香料,過幾天就可以吃了。
制作蛋糕
糯米蒸熟後打成團。食用時,切成塊,蘸豆粉、糖或蜂蜜等。,而且味道濃烈可口。傳統上,韓國人將做蛋糕視為頭等美味,他們總是在新年或婚禮當天以及接待貴賓時做蛋糕。
4.涼面
延邊朝鮮族喜歡冷面。冷面在今天的中國非常有名。涼面的主要成分是白面粉、蕎麥粉、澱粉。煮面時,先將拌好的面條機械壓入鍋中,煮好後取出,用冷水冷卻。然後加入牛肉湯或雞湯,加入鹹菜、辣椒、牛肉片、雞球、蘋果片、雞蛋等調料即可食用。
韓國人習慣在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說如果在這壹天吃長的冷面,會長壽。我現在壹年四季都喜歡吃。
5.狗肉湯
狗肉是韓國人最喜歡的肉類之壹。壹般喜歡熬湯,三伏天吃。我認為在熱天吃它可以滋養我的身體。現在壹年四季經常吃,婚喪喜慶的時候不吃狗肉。
朝鮮族代表性民族舞蹈簡介
1.長長的鼓勵:
長鼓舞是朝鮮族的代表舞蹈之壹,脫胎於傳統的“農樂舞”。長鼓舞作為壹種民間打擊樂器,由農樂舞蹈隊中的壹名長鼓手演奏,起到伴奏和渲染氣氛的作用。情緒高漲的時候,長鼓手經常和大家壹起跳舞。因為他的前任是扛著長鼓,所以跳舞時重點放在擊鼓的肢體動作上,逐漸創造出“跳大跳”等技巧,稱之為。經歷之後,藝術家創造了財富,長鼓以獨立的表演形式從二十世紀初的農業樂舞中脫穎而出。
在喜慶的日子裏,人們經常跳長鼓,這在群眾中很受歡迎。延邊歌舞團從50年代初就把長鼓搬上了舞臺,擴大了影響。20世紀60年代,在獨舞的基礎上,創造了長鼓的群舞表演。
長鼓舞不僅令人驚嘆和創新,而且表達了歡樂和歡快的情感,以優美的舞蹈和嫻熟的鼓技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2.頂級水舞:
頂水舞,因舞者頭頂水罐跳舞而得名,是韓國女性表演的傳統舞蹈。
韓國女人習慣用頭靠著物體走路。在插秧和除草的季節,婦女們經常用頭頂著水罐把飲用水或米酒帶到地裏。頂水舞就是在這種生活習俗的基礎上形成的,壹經形成就在群眾中廣泛流傳。20世紀50年代初,頂水舞在延邊隨處可見,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民間舞蹈之壹。
舞者頂上的水罐,本來就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東西。後來為了方便跳舞,用紙質的鍋道具在表面畫出漂亮的圖案,輕巧別致。隨著道具的變化,舞蹈動作也隨之發展。頂水舞的基本舞步是“下步”、“踏浪”、“破步”,主要動作是“壹泓清泉舀水”、“玉指彈珠”。舞蹈在《頂壇進行曲》中通過模擬各種生命動作來表達內心喜悅的感受,舞蹈輕松優美。
3.農樂舞蹈:
農樂舞是朝鮮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形式。它歷史悠久,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它源於農業生產的豐收和勞動,體現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在節日和喜慶的節日裏,農民高舉“農民是天下之本”的旗幟,手持各種樂器和道具載歌載舞。
在朝鮮時期,農民在農歷正月初壹、端午節、中秋節以及春種、夏鋤和秋收季節在田裏自娛自樂,以表達他們的歡樂感情,激發他們的生產鬥誌,表達他們對豐收的渴望。它被稱為“農家樂遊戲”,後來成為以“農家樂”命名的民間歌舞。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延邊歌舞團就把農業樂舞搬上舞臺,成為劇團的壓軸戲。
農業音樂舞蹈表演以“手鼓舞”和“象帽”為主。手鼓舞有兩種:壹種是有柄的,壹種是無柄的,動作極其豐富。基本技法是“跑拉弓”,來源於狩獵時將箭瞄準獵物的模仿動作。
搖大象帽是壹種獨特的技能表現。舞者用脖子的力量頻繁搖頭,使大象帽子的絲帶像風壹樣旋轉,像輪子壹樣在舞者的頭上和身上前後左右畫出各種炫目美麗的彩色圓環。
大象帽根據緞帶的長度可以分為三種,長者達到12米,較短的只有1.5米,中間的是大象帽。甩象帽的動作模式進行了翻新,包括“平甩象”、“左右甩象”、“主甩象”、“甩露甩象”。它可以邊拋邊跳,表演“躍起拋象”、“蹲下拋象”等高難度動作。
4.扇子舞:
扇舞起源於傳統的巫術和習俗,後來發展成為壹種表演舞蹈形式。15世紀後期,以賣藝為生的遊民組成的組織,為了生存,經常在村落裏進行各種表演,有“繩上雜技”、“地術”等,稱為“歌舞”,其中以扇子舞為常見。
扇子舞由女性表演,通過舞動的扇子表達內心的喜悅。動作大方,舞扇與持扇風格有機融合,在舒緩的節奏中給人優美飄逸的感覺,在輕快的節奏中給人歡快活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