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濃意深的形象美:
《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寫於抗日救亡最艱難的歲月。詩中抒發了詩人對於祖國最為深沈的愛,但他沒有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運用象征的手法,描繪了壹組鮮明的詩歌形象。讓抒情主人公化作壹只小鳥,由鳥兒生前的歌唱,寫到它死後的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形象。此外,分別賦予“大地”“河流”“風”“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具體說來,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征,“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可以看作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間的無比溫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滿生機的解放區的象征。這樣,通過具體、真切的形象,抒發了壹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
2、鮮明強烈的音韻美:
《鄉愁》是壹首新格律詩。就詩的每壹節來看,句子有長有短,參差不齊。但全詩四節,節與節之間,對稱、和諧、均衡,呈現整飭美。根據抒情需要,詩人用了復沓手法。全詩各節都采用“鄉愁是──”與“我在這頭……在那(裏)頭”的句式。復沓手法的運用,既突出地抒寫了鄉愁,又分清了詩的層次脈絡,從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強了節奏感。各節的第二句,都有“壹枚”、“壹張”、“壹方”、“壹灣”等數量詞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等形容詞,同壹位置上詞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造成壹種類似音樂的回環往復、抑揚頓挫、壹唱三嘆的旋律,增強了詩的音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