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註古詩的意象~以《清明》為例研討

關註古詩的意象~以《清明》為例研討

什麽是意象?

意象是指作家、詩人在表情達意時,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取向,營造出各種具有不同審美意味的形象的方法。營造意象,是詩歌寫作的十分重要的技巧。

? 詩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為意是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於內心並借助於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

中國傳統詩論實指寓情於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詩歌創作過程是壹個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是對生活的再現過程。

有時,詩中所詠嘆的社會事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和史實,也是用來寄托情思的,這便也是意象。即相對於物象的事象,相對於自然意象的社會意象。

意象是分析詩歌散文時的用語,指構成壹種意境的各個事物,這種事物往往帶有作者主觀的情感,這些意象組合起來,就構成了意境。

比如馬致遠的《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壹起,就成了壹個淒清,傷感,蒼涼的意境,意象是具體事物的,意境是具體的事物組成的整體環境和感情的結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七言絕句《清明》,是中國古代詩歌中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經典名篇。詩中描述清明時節主人公雨中趕路的愁苦心境,抒發異鄉思親的愁緒心情。

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起筆破題,交代時令與天氣,以節令與環境來渲染淒冷的氣氛。清明時節,細雨淅瀝,春寒料峭,這既是自然背景的描述,又是全篇感情基調的鋪墊,暗示了詩人淒冷的物理感受和復雜的心理情緒。

“雨紛紛”壹詞,就是作者精心獨創的意象,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淒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春雨綿綿不絕,好像也滴在路上行人的心裏,人們想起失去的親人,內心也在哭泣。“紛紛”是形容春雨意境的,可是不僅僅如此,還有壹層特殊的作用,實際上還形容雨中行人的心情。 這與宋代李清照《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次句“路上行人欲斷魂”,緊承首句意脈,點明詩中主人公的“行人”身份和正在趕路的狀態,“欲斷魂”三字是此篇的“詩眼”和理解的關鍵,特別突出了極為沈痛悲傷的心境。?

三、四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采用生動活潑的問答方式,透露以酒解愁的心理活動,而牧童的肢體動作語言,不僅將作者、讀者的視線引向淒迷的遠方,而且以在清明時節開放的“杏花”呼應了題目與開頭,“清明”既給人留下了意亂花迷的想象余地,又暗寫了詩人憂傷情懷的沈痛執著與不可解脫。

《清明》中的細雨、小路、行人、酒家、牧童、杏花等都是意象,這些意象有機地組合在壹起,全詩以素描形式將“細雨”“行人”“牧童”“酒家”“杏花村”等意象相互糅合,描繪出壹幅自然淒迷、清淡素雅、靈動秀麗而又情感深沈的畫面,創造出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的淒美意境。構成壹幅冷落淒清的畫面,營造了壹個悲愁落寞的氛圍!

《清明》壹詩,詩眼在“斷魂”二字。清明是掃墓和祭奠先祖的時節,這個時節自有其哀傷氣氛,加之天空陰沈,春雨連綿,更讓人倍感壓抑和憂傷。

古人雲:“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身在異鄉孤身在外奔波的主人公,在難解的無邊憂愁中,急切地想找壹處酒店,這時候,不遠處來了個牧童,正好探問……酒店是有了,就在那杏林深處,這不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嗎?抒發主人公無限的憂愁想解酒消解,濃厚的個人潦倒、失意傷感的情調到底無從消解,這壹切恰恰是晚唐衰敗氣象的真實寫照。

這首七言絕句,壹個難字沒有,壹個典故也不用,整篇都是通俗易懂的語言,,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真不愧為千古絕唱!

於德明老師的教導:

選擇這個主題,就是讓妳了解壹下在中國古詩中意象是怎麽來的?比如這個雨的意象從什麽時候開始有的?然後它代表了什麽,那麽清明的時候應該說可寫的事物很多,但是為什麽就選擇了壹個雨呢?而且還是絲絲的雨呢?這其中蘊含了作者什麽樣的情感?想表達什麽樣的壹種情緒,讀懂了這個應該就能打開古詩的大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