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關愛父母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關愛父母的詩句有哪些

1. 關於關愛父母的詩句

關於關愛父母的詩句 1. 關於關愛父母的詩句,越多越好

愛之深,恨之切

1,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母親的心是女兒的天堂.——柯羅裏

3,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財富.

4,歲月給母親憂愁,但未使她的愛減去 半分.——華茲華斯

5,母親猶如光輝燦爛的朝陽.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壹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紮得多深。---------莫泊桑兒行千裏母擔憂

有狠心的兒郎,沒有狠心的爺娘

兒行千裏母擔憂,母行萬裏兒智慧之子使父親快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

——所羅門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母愛篇:

世界上的壹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壹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壹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媽媽妳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裏面怎能不甜 (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

世界上壹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印度)

母愛是多麽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全世界的母親多麽的相象!他們的心始終壹樣. 每壹個母親都有壹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擁男牧榻

2. 關於關愛父母親的句子

1父親的愛是深沈的大海,我們則是壹路歡歌的小溪。

我們走的再遠,也走不出父親那平凡而偉大的愛的河流。 2父愛如茶,雖然苦澀,然細細品味卻是滿口芳香與甘甜;父愛如酒,雖然熾焰如火,但事後回味確實讓人感動而難忘。

3父親是最廣闊的海洋,教會我寬容;父親是最偉岸的高山 ,鼓勵我堅強;父親是最溫暖的霞光,帶給我希望。 4父愛是風,把妳的煩惱通通吹走;父愛是被子,他使妳感到溫暖;父愛是臭豆腐,看起來不好,可香在妳心裏;父愛是英雄,因為他非常偉大。

5父親的背影,讓我感受了堅韌;父親的雙手,讓我摸到了艱辛;父親的叮囑,讓我接過了自信;父親的目光,讓我看到了愛心。 6爸爸是壹把傘,為是遮風擋雨; 爸爸是壹棵樹,為我帶來烈日的濃蔭; 爸爸是壹盞燈,為我照亮前進的方向. 7.父愛是那跳動的音符,壹點壹點譜寫著我生命的樂章;父愛是那美妙的樂曲,深沈而延綿;父愛是藍天中最閃耀的星,讓我永遠不會迷失方向。

8父愛似山,妳用厚實的手掌鋪平我坎坷的路途,妳用偉岸的身軀阻擋我前路的風雨,妳用默默的目光激勵我昂首向前。 9父愛似誰,妳用堅定的眼神排除我心中的迷惑,妳用厚實的肩膀支撐我人生的幸福,高大的身影遮擋我壹路的風雨 10父愛其實很簡單。

它像白酒,辛辣而熱烈,讓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澀而醇香,容易讓人為之振奮;它像茶,平淡而親切,讓人自然清新 ;它像篝火,給人溫暖去卻令人生畏,容易讓人激奮自己父愛,偉岸如青山;聖潔如冰雪;溫暖如嬌陽;寬廣如江海父愛是壹縷陽光,讓妳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溫暖如春;父愛是壹泓清泉,讓妳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父親的愛,是春天裏的壹縷陽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裏的壹絲涼風,吹散了我心中的煩熱;是秋日裏的壹串串碩果,指引著我走向成功;是冬天裏的壹把火,溫暖著我那顆冰冷的心。

3. 形容關愛母親的詩句有哪些

《代北州老翁答》

作者: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臣,強兵直欲靜胡塵。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唐代: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慈母愛》

作者: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4. 關於感恩父母的詩句有哪些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壹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裏分將強半日。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故鄉今夜思千裏,愁鬢明朝又壹年。

別老母 黃景仁 搴幃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西上辭母墳 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鳳棲梧/蝶戀花 廖行之 吾母慈祥膺上壽。福庇吾家,近世真希有。

丘嫂今年逾六九。康寧可嗣吾慈母。

我願慈闈多福厚。更祝遐齡,與母齊長久。

鸞誥聯翩雙命婦。華堂千歲長生酒。

謝五開府番羅襖 黃庭堅 疊送香羅淺色衣,著來春色入書帷。 到家慈母驚相問,為說王孫脫贈時。

初望淮山 黃庭堅 風裘雪帽別家林,紫燕黃鸝已夏深。 三釜古人幹祿意,壹年慈母望歸心。

勞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見夕陽三徑裏,亂蟬嘶罷柳陰陰。

寄張仲謀 黃庭堅 好在張公子,清秋應苦吟。 衣穿慈母線,囊罄旅人金。

早晚辭天闕,歸來慰陸沈。 黃花壹樽酒,期與爾同斟。

墨萱圖 其壹 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哭母詩 瞿秋白 親到貧時不算親,藍衫添得新淚痕。 饑寒此日無人問,落上靈前愛子身。

四言詩·祭母文 毛澤東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 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東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歷。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間萬萬,皆傷心史。 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只有兩端: 壹則盛德,壹則恨偏。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

遠近親疏,壹皆覆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

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不存欺心。

整飭成性,壹絲不詭。 手澤所經,皆有條理。

頭腦精密,擘理分情。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

潔凈之風,傳遍戚裏。 不染壹塵,身心表裏。

五德犖犖,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誌未伸,有求不獲。

精神痛苦,以此為卓。 天乎人歟,傾地壹角。

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

病時攬手,酸心結腸。 但呼兒輩,各務為良。

又次所懷,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或多勞瘁。

大小親疏,均待報賫。 總茲所述,盛德所輝。

必秉悃忱,則效不違。 致於所恨,必補遺缺。

念茲在茲,此心不越。 養育深恩,春輝朝靄。

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

軀殼雖隳,靈則萬古。 有生壹日,皆報恩時。

有生壹日,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時則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盡此壹觴。

後有言陳,與日俱長。「燕詩示劉叟」白居易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壹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

5. 關愛母親的詩句

1、《歲末到家》

年代:清作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風塵。

2、《母別子》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3、《墨萱圖》

年代:元作者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4、《燕詩示劉叟》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壹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壹壹刷毛衣。

壹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6. 形容關愛母親的詩句有哪些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孟郊《遊子吟》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韓愈《誰氏子》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王安石《十五》搴幃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黃景仁《別老母》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蔣士銓《歲暮到家》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輿恭《思母》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倪瑞璿《憶母》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慈母抱兒怕入席,那暇更護雞窠雛。

---韓愈《射訓狐》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韓愈《誰氏子》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楊維楨《慈母愛》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李白《豫章行》高堂老母頭似霜,心作數支淚常滴。---貫休《行路難》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

---李群玉《烏夜號》關於母親的現代詩有什麽?紙 船——寄母親 冰心我從不肯妄棄了壹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壹只壹只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裏。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裏,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壹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親,倘若妳夢中看見壹只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妳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7. 有關父母愛的古詩

孟郊

父愛母愛古詩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壹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裏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愁鬢明朝又壹年。

12、白居易《燕詩示劉叟》選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13、宋淩雲《憶父》

吳樹燕雲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14、輿恭《思母》

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15、倪瑞璿《憶母》

河廣難航莫我過,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 只恐思兒淚更多!

8. 關愛母親的詩句

1、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唐·韓愈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3、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4、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短歌行>5、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唐·白居易母別子>6、蔣士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歲末到家>7、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8、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9、2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清·黃仲則別老母>10、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

——勸孝歌>11、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鄭振鐸12、世上惟壹沒有被汙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13、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14、母親,人間第壹親;母愛,人間第壹情。——字嚴15.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唐·韓愈誰氏子>16、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17、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18、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沈芒寂夜臺。

——格言集錦>19、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20、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21、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22、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23、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唐·張謂代北州老翁答>24、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25、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壹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壹次的機會。——費孝通26、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元·王冕墨萱圖>2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28、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29、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格言聯璧>30、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31、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32、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

——唐·韓愈。

9. 有關父母愛的古詩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壹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母稱兒幹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老母壹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沈芒寂夜臺。

《格言集錦》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母親,人間第壹親;母愛,人間第壹情。

字嚴世上惟壹沒有被汙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