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人教版高壹語文必修壹《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壹語文必修壹《雨巷》教案

#高壹# 導語進入到高壹階段,大家的學習壓力都是呈直線上升的,因此平時的積累也顯得尤為重要, 高壹頻道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壹語文必修壹《雨巷》教案》希望大家能謹記呦!!

 篇壹

 教學目標

 1、通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意象”的象征義。

 教學難點、重點

 體會詩歌創造的朦朧迷離,低回動人的意境。

 教學方式感悟法、朗讀法、啟發式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

 播放唐磊的音樂《丁香花》。

 壹條悠長而寂寥的小巷,壹位美麗而憂郁的姑娘,壹次擦肩而過的邂逅,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思念和憂傷?80多年前的《雨巷》成為經典,曾以音樂、繪畫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現出來,今天,讓我們走進走進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間)《雨巷》,走進詩人那顆朦朧潤濕的心。

 二、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於杭州,中國近現代詩人。作品創作分早期和後期兩部分。早期作品多寫自己孤獨、感傷的情緒,有朦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後期作品多寫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懷和高尚的民族氣節,顯得明朗、誠摯,代表作《我用殘損的手掌》。

 《雨巷》是壹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奠定了他在文學的地位,他也因此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稱號。

 三、誦讀

 1、誦讀

 仿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惆悵(chóuchàng)頹圮(tuípǐ)

 2、美嗎?什麽樣的美?

 美;憂郁美、朦朧美,不同於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詞的淒美(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3、請分別從內容和形式上談談妳的感受?用幾個詞來表現。

 內容上:低沈、傷感、憂傷、朦朧、孤獨、惆悵、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沈緩慢、舒緩悠揚,有很強的音樂美。讀起有壹種壹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聽起來悅耳、和諧,像壹首輕柔而沈思的小夜曲。

 4、歸納音節特色

 葉聖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壹個新紀元。”

 明確:①全詩***7節,每節6行,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的行首,壹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讀進來有舒緩悠揚之效。

 ②押韻規則(全詩從頭至尾都用“ang”韻,沒有換韻,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裏重復壹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和旋律美。

 ③另外,詩句長短錯落,回環往復,語言上用反復和排比,如“哀怨,哀怨又仿徨”“像我壹樣,像我壹樣地”“丁香壹樣的顏色/丁香壹樣的芬芳/丁香壹樣的憂愁”,壹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四、合作探究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五、意象分析

 全詩中有哪些意象?請找出來。

 明確:有6個。

 客觀物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籬墻;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

 明確:丁香未開花時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所以,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詞曰:“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見研討練習四)

 特點:美麗、高潔和愁怨。

 2、丁香姑娘

 找出詞句:結著愁怨、丁香壹樣的顏色、丁香壹樣的芬芳、丁香壹樣的憂愁、哀怨、仿徨、默默、彳亍、冷漠、淒清、惆悵、走近、太息壹般的眼光、飄過、淒婉、迷茫、遠了、走盡、消散了……

 特點:美麗高潔、憂郁迷茫、飄然易逝。

 3、油紙傘

 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壹份冷漠,淒清的氛圍。

 4、雨巷

 找出詞語:悠長、寂寥。

 特點:陰暗、狹長、幽深、朦朧。

 5、籬墻

 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淒涼的氛圍。

 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壹起構成了全詩的超然意境。

 6、我

 找出詞語:獨自、仿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淒清、惆悵。

 特點:孤獨、迷惘、憂愁、有所追求。

 多組意象意境美(迷離飄渺)

 六、探究本詩的感情基調

 1、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2、詩歌為什麽會有憂愁的情感色彩?

 《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壹個最黑暗的時代。*對革命者的血腥*,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革命的青年,壹下子從火的*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壹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仿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四,壹二”政變後,作者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充滿了仿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知人:雙魚座,敏感脆弱。

 七、探究本詩的象征意義。

 象征,借用隱喻或暗示,通過具體形象來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壹種表現手法。如火炬象征光明,白色象征純潔或哀悼,紅色象征喜慶或革命、喜鵲象征吉祥、烏鴉象征厄運、鴿子象征和平,鴛鴦象征愛情,康乃馨象征慈祥、溫馨、真摯,玫瑰象征愛情,毋忘我象征友誼和思念等。運用象征這種藝術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使復雜深刻的事理淺顯化、單壹化,還可以延伸描寫的內蘊、創造壹種藝術意境,以引起人們的聯想,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

 理解的多樣性:“壹千個讀者就有壹千個哈姆萊特。”

 1、“雨巷”

 ①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②象征了*失敗後,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③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2、“我”

 我的感情起伏:希望——失望——再希望

 我是壹個什麽樣的人?追求者、失落者、執著追求者。

 ①是壹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②可理解為壹個失戀者的形象;

 ③執著追求者。

 3、丁香般的姑娘

 ①象征了詩人在*失敗後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②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③可理解為生活中壹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④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總結: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後,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沈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也可以理解為對愛情的追求;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八、把握詩歌特色

 1、朦朧、含蓄

 《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沈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壹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同構成了壹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壹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壹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

 九、總結課文

 我們每壹個人都有自己的“雨巷”,都曾經有過希望,有過失落,也曾經尋找過,跌倒之後也希望爬起來,繼續前行。詩人說出了我們每壹個人想說的話,引進了我們的強烈***鳴,這樣的詩就是經典。

 附: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壹角已經變成灰燼,

 那壹角只是血和泥;

 這壹片湖該是我的家鄉,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障,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妳當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麽細,那麽軟……現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壹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壹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裏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裏我們不像牲口壹樣活,

 螻蟻壹樣死……那裏,永恒的中國!

 1942年7月3日

 《我用殘損的手掌》是“雨巷詩人”戴望舒在日寇鐵窗下向苦難祖國的抒懷之作。“殘損的手掌”既是寫實,也是詩人堅貞不屈意誌的寫照。詩歌壹方面從實處著筆,描寫淪陷區陰暗。表現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註。另壹方面抒寫解放區的明麗,側重於寫意,對象征著“永恒的中國”的土地,發出深情贊美。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能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2、分析理解本詩意象和象征意味。

 3、通過誦讀,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1、采用初讀、精讀、研讀的方法,達到欣賞、理解的目的。

 2、允許進行個性化解讀。

 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悟作者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景美。

 教學重點1、誦讀。

 2、意象分析。

 3、感情把握。

 教學難點分析“姑娘”的象征含義。

 教學方法借助聲像資料範讀並指導學生朗讀,從而達到審美、賞析目的,對於復雜而朦朧的情感,可以聯系時代背景作壹定解讀,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同時理清文章的結構,把握意象。

 教具音頻朗讀課件制作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

 北方的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黃沙,上海的裏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江南的小巷悠長而又寂寥,走過雪月風花,走過杏花春雨,走過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有過夢,有過淚花,更有著怒放的紅芍藥。江南的小巷是壹篇飄逸恬靜的散文。

 下面我們就壹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來體味江南巷之美,詩之美。

 二、壹讀雨巷,解讀文體(體味情感):

 1、自由朗誦全詩,正音:仿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頹圮(tuípǐ)寂寥(jìliáo)

 惆悵(chóuchàng)

 2、現在請大家再放聲朗誦壹下這首詩歌,請註意感情和節奏的把握。

 3、提問:應該用什麽語調來讀?

 幽怨、低沈。

 教師總結: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著壹種淡淡的憂愁。

 4、再請壹位學生讀首詩。

 5、朗讀指導:現在請大家欣賞壹下全詩的朗讀,也隨著朗讀來看壹看怎樣的江南雨巷。

 註意:朗讀節奏、重音、語速。

 (課件播放配樂朗誦)

 三、二讀雨巷,解讀文本:

 1、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麽是意境?什麽是意象?為什麽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麽?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壹般的淒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墻”、“油紙傘”。

 2、在這朦朧的意象中,妳能感覺到作者究竟要說什麽?讓學生討論:

 (1)雨巷: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經歷)

 (2)油紙傘:

 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並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壹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壹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壹份冷漠,淒清氛圍,撐壹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3)籬墻:頹圮,讓人有壹種衰敗、哀怨、淒涼的感覺。

 (4)丁香: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於“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壹起。丁香壹樣的姑娘,丁香壹樣的憂愁,為什麽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壹個丁香壹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於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璟《攤破沙·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

 ──李商隱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壹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淒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雕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5)“我”:獨自、冷漠、淒清、又惆悵、希望。

 小結:我希望逢著丁香姑娘,姑娘和我相似,姑娘的行為動作、外形和神態,並探求內心世界,但終消失離去。

 三、小結:首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著”壹個“丁香壹樣結著愁怨的姑娘”:是因為對未來充滿希望,渴望著這樣壹位姑娘與自己相依相伴走完寂寞的旅程;而“姑娘”“默默彳亍著,冷漠、淒清,又惆悵。”是理想難以實現,心情冷漠、淒清又惆悵。而結尾希望“飄過”,是懷著對理想追求和憧憬。故詩人把對美好生活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明明看到她,卻無法走近她,像夢壹樣美,又像夢壹樣遠去。

 四、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意象感受

 雨巷幽深、寂靜、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秘、迷蒙

 籬墻哀怨、淒涼、衰敗象征意義

 丁香般的姑娘美麗、高潔、愁怨

 我仿徨、迷惘、寂寞

 五、作業布置:

 六、教後反思:

 第二課時

 壹、導入:

 二、再讀課文,知人論世:

 1、“我”為什麽會這樣哀怨?為什麽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有句俗語叫“文如其人”。作者戴望舒是怎樣壹個人呢?了解了詩人,能更好地理解詩作。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壹個最黑暗的時代。*對革命者的血腥*,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壹下子從火的*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壹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仿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壹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壹二歲。壹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壹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逮捕拘留過。“四,壹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仿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2、《雨巷》產於怎樣的壹個時代呢?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壹個最黑暗的時代。*對革命者的血腥*,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壹下子從火的*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壹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仿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壹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壹二歲。壹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壹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逮捕拘留過。“四,壹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

 三、四讀課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象征主義(Symbolism)是十九世紀末期流行於歐洲(主要是法國)的藝術思潮。它的產生是對印象派藝術和寫實主義所標榜的原則的反動,企圖用視覺形象表達神秘和隱蔽的感覺。象征主義思潮創造了新的語言,開辟了表現的新途徑。這種象征語言可稱為(情緒的象征),即通過細致復雜的壹剎那感覺,來探測心靈深處最隱蔽的內容。在象征主義藝術家看來,可視的世界和不可視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無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應和溝通的。因此,這類象征不論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語言,都是非常蒙膿和難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傾向。

 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第壹個大量利用象征主義方法寫詩是李金發。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接受了法國象征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註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有人說;本詩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運用象征手法,使詩的意境深邃、豐富,並具有含蓄美。那麽他的象征意義會有哪些呢?

 古人在詩裏以丁香結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則想象了壹個如丁香壹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壹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詩人在《雨巷》中運用了新鮮的現代語言,來描繪這壹雨中丁香壹樣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的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壹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的憂愁的領域裏,這個形象是壹個難得的創造。

 在古代詩詞裏,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托詩人的感情。《雨巷》中那個在雨中飄過的丁香壹樣姑娘的形象,就帶上了更多的詩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又是作家馳騁藝術想象的結晶,是真實與想象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真實的形象。戴望舒說:“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詩論零劄》十三)

 我們說《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鑒於古典詩詞,又超越於古典詩詞,最主要的即因為它是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歸納)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譯過這壹派的詩。他也註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找壹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沈而不頹唐,情深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征派詩歌藝術的幽微精妙的去處。

 四、五讀課文,品味語言:

 1、《雨巷》的音節特色:

 (葉聖陶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壹個新的紀元”)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⑴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⑵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壹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壹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壹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⑶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壹樣”“象我壹樣地”第四節“象夢壹般地”“象夢壹般地淒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妳去攀九年的冰山吧/妳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⑷詞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壹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仿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仿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詩歌的壓韻:

 《雨巷》***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仿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壹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淒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壹樣的顏色/丁香壹樣的芬芳/丁香壹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壹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4、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淒婉、頹圮,憂愁等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仿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湧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五、六讀課文,再放錄音:

 六、作業布置:

 七、板書設計:

 八、教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