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太空授課內容北京時間2021 65438+2月9日15:40,《天宮課堂》第壹課正式開始。時隔八年,中國宇航員再次在太空授課。王亞平的太空教學內容。
王亞平空間講座內容1:走路如飛,轉身如花,睡睡袋...15:40 2月9日,“天宮課堂”第壹課如期開講。
課堂上,神舟十三號“太空出差三人組”翟誌剛、王亞平、葉廣福不僅演示了他們在軌工作生活,還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等壹些神奇的實驗。
60分鐘的“天宮課堂”吸引了億萬目光。孩子,對宇宙和空間充滿了好奇。
“最高”班的課程表是怎麽出來的,怎麽教?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溫馨,空間王亞平老師的“臥室”貼著全家福照片。
太空教師王亞平在距離地面400公裏的“天河”核心艙開設了“天宮課堂”。在失重狀態下,似乎“太空旅行三重奏”都能做到輕功,走起路來像飛壹樣,像遊泳壹樣隨意飄來飄去;由於失重,下肢血液膨脹,導致臉部肥胖。為了對抗這種情況,宇航員應該每天在太空跑步機上鍛煉。健身器材包括跑步機和自行車...
失重狀態下,宇航員睡覺是壹件很神奇的事情。他們可以站著睡,也可以倒著睡,高興的時候不用固定睡袋,可以做“夜行者”。在這間“天宮教室”裏,王亞平特意展示了她的“臥室”。她說宇航員都睡在睡袋裏。“臥室”是根據個人喜好布置的。比如王亞平的“臥室”,裏面有她和家人的照片,還有她自己的小東西。王亞平透露,晚上還可以和家人通電話。
神奇的是,空間轉向暗示著時空彎曲的神秘。
在失重環境下,很多成語,如腳踏實地、直下飛行、搖擺不定等等,在失重環境下都不適用,水不再往下流,竹籃打水壹場空。
那麽,宇航員在失重狀態下如何轉身呢?在“天宮教室”裏,我看到葉廣福轉過身,沒有依靠手臂。隨後,葉廣福表演了伸臂和抱臂轉身...“驚艷”!圍觀的人都驚呆了。
這是什麽原理?是否違反了角動量守恒?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科普主任董誌川解釋說,時空曲率的奧秘隱藏在真空和失重狀態下。“這就像壹個陀螺儀。當我們玩指尖陀螺的時候,當我們偏轉陀螺的時候,會發現手的周圍有壹種無形的力量,好像在阻止我們改變陀螺的方向。沒錯,這就是陀螺儀的特性,它具有維持初始角動量方向的慣性,就好像有壹只看不見的溫柔的小手在不斷修正旋轉軸的偏差,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可以用陀螺儀來指引方向。”
董誌川說,像陀螺儀壹樣保持原來旋轉方向的“保守力”會作用在我們身體的正軸上,驅動我們旋轉。“貓也會用這種轉動前肢的方法來實現空中的轉身,而不需要依靠它。”
真不容易,世界最高的教室如此“精致”
“與八年前的太空課相比,這次太空老師的活動空間更大了,有50平米。”國家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首個航天教學專家組成員龐之浩表示,航天教育有多種形式。太空授課是最典型、最直接的方式,堪稱世界最高課堂,對培養青少年探索太空的興趣有積極影響。
但為了完成壹堂“天宮課”,空間老師要練十八般武藝。“在教學之前,空間老師要做大量的準備,教學的內容要先排練。甚至對攝像的要求都很高。”龐之浩透露,上次太空課上,王亞平的課程內容被篩選了好幾遍。
8年前,為了完成中國第壹次太空授課,成立了太空授課專家組。當時專家組成員研究了“竹籃打水”、“乒乓球”、“回旋鏢”等20多個方案。然後經過頭腦風暴,反復篩選,嚴格論證,最終決定進行兩個物理實驗,即物體的運動特性和液體的表面張力。
龐之浩解釋說,這次“天宮課堂”非常成功,非常精彩。相比之下,這次不僅有物理實驗,還有生物實驗,可以開闊年輕人的視野。而空間老師王亞平這次更是從容淡定。
劇透,“天宮課堂”將繼續開展太空教學活動。
中國空間站首個“天宮課堂”讓網友們意猶未盡。以後還會有這樣的課程嗎?答案是:有!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未來,天宮課堂將繼續開展航天教學活動,積極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和文化,繼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龐之浩說,2022年,我國將建成體積大、壽命長、功能強的大型長期載人空間站。相信屆時中國的航天教育將會更加豐富多彩,可以通過視頻傳輸、天地通話、攜帶實驗、參與研究,或者在地面進行航天設計競賽、參觀體驗、知識講座等方式進行。
據了解,幾年前,我國就開始組織青少年設計青少年空間實驗方案,並每年邀請專家進行評審。其中,優秀的青少年空間科學實驗方案有望在未來送往中國空間站青少年科學實驗櫃實施。
王亞平太空授課內容2北京時間2021 65438+2月9日15:40,《天宮課堂》第壹課正式開始。時隔八年,中國宇航員再次在太空授課。
“太空教師”翟誌剛、王亞平、葉廣福為青少年們帶來了壹堂精彩的太空科學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的首次太空教學活動。
在60分鐘的講座中,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廣福生動介紹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講座中,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實時互動交流。在提問環節,有汶川的同學問,妳能看到太空中閃爍的星星嗎?有不明飛行物嗎?
對此,王亞平回答說,目前沒有看到UFO。因為在大氣層之外,星星是不會眨眼的,它們看到的天空不是藍色的,而是深黑色的。
王亞平說,透過舷窗,我們可以看到藍色的地球和太陽、月亮、星星,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不明飛行物。因為我們在大氣層之外,沒有大氣層的‘阻擋和幹擾’,我們看到的星星會特別亮。
王亞平還分享了壹個很奇妙的現象。每天16可以看到日出,因為每90分鐘可以繞地球壹圈。
據悉,此次太空授課活動全程直播,中國科技館地面主教室和南寧、廣西、汶川、四川、港澳四地地面分教室,以及***1420中小學生代表參與了直播活動。
王亞平太空授課內容3北京時間2月9日下午3點40分,天宮課堂正式開講。航天員神舟13在中國空間站進行了分組直播,給全世界的網友講課。
這是中國“天宮課堂”的第壹堂課,也是中國航天員第二次在太空授課。上壹次是在8年前,神舟10飛船航天員王亞平在距離地球300多公裏的天宮壹號艙內,為全國8萬多所學校的6000多萬師生上了壹堂生動有趣的空間物理課,展示了如何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測量物體質量,如何進行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實驗、水球實驗。
這壹次,天宮班由神舟13號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廣福在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空間站上進行直播。
本次講座的主講人依然是王亞平,這也是她第二次擔任空間老師。除了向妳展示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物理現象,王亞平還帶妳參觀了中國空間站的工作生活場景,讓妳直觀感受航天員在太空長期生活工作的情況。
循著鏡頭,我們看到王亞平的太空臥室掛滿了與家人的合照。王亞平透露,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可以和家人打個電話。
當然,中國空間站承擔著重要的科研項目,各種科學實驗必不可少。此次太空授課,王亞平將在翟誌剛、葉廣福的配合下,完成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
按照預定的設計,本次太空授課以天地互動的方式進行。天上的講座課是中國空間站,王亞平做主講,翟誌剛、葉廣福做助教。地面主教室設在中國科技館,但同時增加了四個地面分教室,分別位於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
在太空授課的過程中,航天員會及時與地面溝通,回答青年學生的提問。
四川汶川的學生問王亞平,妳能看到太空中閃爍的星星嗎?有不明飛行物嗎?
這是很多人特別關心的話題。對此,王亞平的回答是還沒見過UFO。空間站在大氣層之外,由於沒有大氣層的幹擾和阻礙,空間站裏看到的星星不會眨眼,特別亮。
空間站每90分鐘繞地球壹周,所以每天都能看到16的日出,這是在地球上永遠不可能發生的美妙體驗。
之所以開展太空教學,主要是為了傳播載人航天的知識,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讓更多的人參與並投身於科學研究。
人類的旅程是壹個浩瀚的宇宙。壹個國家要實現發展和振興,就必須努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科研水平。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總設計師就說過,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
這句話無論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都與此密切相關。
如果不是科技進步,我們怎麽可能建造自己的空間站,怎麽可能實現載人航天,怎麽可能主動探索太空?
據了解,天宮課堂品牌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有明確的規劃和設計。這是空間站的1級。未來,隨著我國空間站建設的完善,將有越來越多的航天員和工程師進入空間站開展各種空間實驗,繼續執行天宮的教學任務。
看到直播視頻的網友可能會問,在太空中沒有基站,空間站怎麽和地球通訊?
眾所周知,地球上的手機通信傳輸主要依靠基站。但是太空中沒有基站,即使有,信號也傳不了那麽遠。畢竟空間站距離地球400多公裏。
為了保證空間站與地球的通信,中國專門發射了三顆中繼衛星,按照預定的軌道可以覆蓋全球任何壹個地方。地球和空間站發出的信號先被中繼衛星接收,再傳播出去,實現空間站和地面之間的信號傳輸。
中繼衛星的傳輸能力和速度相當於地球上目前使用的5G信號,延遲很小,速度非常快。
這樣,宇航員無論是與地面控制中心溝通,還是給家人打電話,都可以實時傳輸,有聲音有圖像,就像在地球上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