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1007-1072),為武威軍李道士兩首詩的作者,冀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上有名。因冀州原屬廬陵郡,故自稱“廬陵歐陽修”。文忠,綽號歐陽文忠。後人也將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並稱“千古四大文學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三蘇)、王安石、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的照顧下讀書。宋仁宗是天盛八年(1030)進士,在西京任職,與、梅交遊,以詩媾和。後來歐陽修因為事件被降職。他控告諫臣高若訥被貶為夷陵縣令,調任德縣縣令,改任關閣諫臣。被調至集賢學堂,史稱諫官,任龍圖閣直系學士,調任河北。因為事件,他了解了滁州、揚州、潁州、開封等地。後來又拜了翰林學士,拜了大臣。歐陽修是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繼承和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主張散文要以明道為本位,反對“棄壹切而不顧心”(答吳沖的《學人書》),主張文學要應用,反對“以遠取近”(與張秀才的《二書》),強調文道結合,並重,介紹自然的文學,反對浮誇的文風。他的政史雜文如《朋友論》、《給高斯的忠告》、《新五代史:靈官列傳》等,或批判時弊,或汲取教訓,抒情雜文如《醉翁亭記》、《秋聲賦》等,或抒情,或借景抒情,流暢委婉。(圖片來源概述:)
醉翁亭其他作品
○生茶子元西
畫眉鳥
○最近的花和庭院有多深?
賣油翁
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