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以及二次備課反思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以及二次備課反思

壹、教材分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於公元761年。兩年前(759年),飽受戰亂之苦的杜甫壹家流浪到四川,在親友的幫助下,終於在成都西郊建起了壹座茅草房,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壹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他的壹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壹個難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萬千,於是揮筆寫下了這首不朽的詩篇。這首詩最能體現杜甫憂國有民的博大胸懷和沈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二、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新課標的這些理念應貫穿在每壹堂語文課中。針對這首詩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內容,掌握朗讀的韻律節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沈郁頓挫的風格。

3、情感目標: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朗讀的重點放在詩的節奏、停頓、重音,所蘊含的感情內涵都要靠讀來感受體會,因此,朗讀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

2、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新課標規定,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決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閱讀主體,自主、合作,積極地、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相互討論,主動質疑,以學定教。

四、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積極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五、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在唐代,杜甫是律詩的集大成者。但他的歌行體古體詩的創作上,壹點兒都不輸給李白。? 歌行體它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任由詩人創作興致所至,抒發感情,句數多少不限,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自由體”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杜甫的壹首歌行體古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學習重點:

教師提示:根據以往學習詩歌的經驗,妳們認為學詩歌重點應該學什麽?在此基礎上,歸納成兩點。

1、反復誦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品味語言,領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自主學習)。

1、師範讀:老師聲情並茂地朗讀,很容易把學生的情感喚起,以便快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要求註意:把握字音、節奏、停頓、重音等。

2、自己放聲讀兩遍,把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讀出來。

3、找生讀,其他同學找優缺點後再讀,說說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抒發了作者的什麽情懷?

秋風卷屋    

群童抱茅  憂國憂民

夜雨濕屋

作者的這種情懷是怎樣抒發出來的,帶著這個問題進入第四個環節。

(四)合作探究:

 教師適時提問:挑出妳們喜歡的詩句,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 四人壹組合作交流,此間老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觀察學生學習效果,重視學生的情感參與狀態。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進行充分的討論,然後小組派代表發言,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適當地補充點撥。不外乎從以下三個方面陳述喜歡的原因,邊賞析邊讀。

1、賞析生動傳神的字詞:

如:(1)、第壹節“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寫出風的迅猛,還表現了茅草的動態。換成“吹”,風的力度不夠;“掀”表現不了茅草的動態。“三”是虛數,“幾”的意思,有時形容多,有時形容少,在這裏說的是茅屋蓋得很薄,經不起風吹。

(2)、第三節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鐵”表示a、很涼、很硬(天寒冷);b、色彩:很破舊、很臟,只有壹被,無法拆洗(貧窮)。換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無被子破舊之意。

2、品位含義豐富的詞語: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多方面理解。

如:(1)、第二節中“歸來倚仗自嘆息”,“嘆息”的含義是什麽?

(2)、“長夜沾濕何由徹”中的“長夜”壹詞壹語雙關,既指眼前難挨的雨夜,又指戰亂造成的長時間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

3、朗讀體會語言的美。

如:最後壹節,怎樣讀出情和意?

語調高昂,還有悲哀、憤怒的語氣(當時無法實現,只是壹個願望)。其中:

“千萬、大庇”重讀;“安得、何時”要讀得既悲哀又充滿希望;“嗚呼”要讀得無可奈何;“死亦足”要讀得堅定有力,並且拖長音。找生讀後,評析,再讀,最後齊讀。

(五)、總結遷移:

? 全詩***四節,前三節描寫了秋風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濕屋三幅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杜甫壹家的不幸遭遇。然而令人佩服的是詩人在自己經受生活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時,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是普天之下千千萬萬像他這樣處於困苦境地的“寒士”,表現了只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美好願望,充分體現了他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盡管在當時的社會裏,詩人的願望無法實現,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寬闊的胸襟卻永遠閃耀著光芒,千百年來,人們壹直不忘的絕不僅僅是他的詩,更是杜甫他這個人。

? 今天,妳從杜甫的胸襟中得到了哪些啟示?主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切身的感受。

(七)、結束語:

憂國憂民的詩人,永遠會受到人們的愛戴。最後,讓我們懷著對杜甫的愛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誦讀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最好能當堂背誦,至少完成第壹段的背誦。

二次設計反思:

1、如果是壹節課完成教學目標,可以把這首詩的背景作為導課的內容,也可以在理解詩意的時候,把背景穿插在裏面,只是不要刻意的去講,這樣會節省很多時間。尤其是壹個20分鐘的課。

2、在學生的朗讀指導中,如果學生讀的不盡人意,如何去便捷的給學生指導,比如教師自己師範朗讀,或者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以後補讀,以達到示範引領的作用。

3、難點的突破與取舍。如果這壹節只有20分鐘的課,朗讀指導可以貫穿在七八分鐘之內,難點只圍繞文章的主旨來開展,讓學生在朗讀中與會杜甫憂國憂民的天下士子情懷。引導時可以從茅屋為秋風所破從自己想到天下寒士,詩的主旨境界由此提升。

4、文章的藝術手法點到為止即可。重點對環境描寫的作用進行探究。細扣的地方要有取舍,否則難點的突破就很難完成。容易造成前松後緊的局面,草草結束不是明智之舉。

5、課堂的生成過程中,作為老師,首先不能太心急。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合作交流的時間。如果學生的生成不是很到位,說明合作探究是有問題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假合作。因此,在合作探究環節,教師必須要在各組之間進行周旋,並且和學生進行必要的探討,引導學生回到問題的重點上,達到合作探究的成果目的。

6、教師的補講是合理的引導,而不是代替學生的全盤托出。不能占了學生的主位,代替學生的思維。這樣產生的生成,永遠都是老師個人的,不是學生思考的結果。我們寧可學生理解的淺壹點、不足壹點。也不要把自己提前備好的思想灌輸給學生,這樣的課堂效果永遠不是我們想要的教學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