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廣珍教授說,紅山女神體現了古人重視功德和業績的崇拜取向。根據中國古代重要的儒家經典《禮記》中的記載,古人崇拜的對象是規範的,主要是崇拜對人類和文明進步有重要貢獻的人。紅山女神像是為某個原型人物雕刻的。結合儒家經典,可以推斷紅山女神這壹原型人物壹定做出了壹些重要的貢獻。紅山女神帶給現代人的壹個重要信息是:誰有貢獻,誰就被崇拜。這是壹個民族興旺發達的極其可貴的崇拜取向。
雷廣珍說,紅山女神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各種文明要素“同根同源”的重要標誌。中華文明的直接史前元素主要有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現有的考古成果證明,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史前考古文化,大部分都有“女神”的真實形象,稍加比較,都非常相似。這說明5000年前,從遼河流域到黃河、長江、珠江流域,從甘肅、青海到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以女神為見證,中國大地上生活著“同宗同源”的人。
最後,雷廣珍說,紅山女神體現了古人永續生存的觀念,強調傳統和子孫。紅山文化是父系文化。紅山文化在父系時代仍然崇拜“母親的祖先”,這不僅反映了中華民族隨時崇拜母親的人性,也反映了對近300萬年母系時代輝煌歷史開創中華文明的先民的無限懷念。同時也反映出中華文明在奠基的時候有壹個重要的核心——孫永旭,壹個重子之子,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