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吟誦過這樣的古典詩句: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們欣賞過這樣的革命歌曲: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我們見證過這樣的時代鏡頭:黨員幹部與鄉親們***同發展鄉村經濟,建設新農村。
……
這些詩句、歌曲、鏡頭……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其內涵壹直滋養著我們。
上述材料對認識、理解“文化”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內容的壹個方面寫壹篇文章,表達妳的感受與思考,可以寫演講詞、觀後感、倡議書,可以寫遊記、書信、評論……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不滅的力量
文/沈周霄
榮格說:“壹切文化都會沈澱為人格。”正是這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給予我們民族不滅的力量。
在追憶黃帝和炎帝時,我們的民族身份獲得了認同;在感受補天、奔月的神話裏,我們的民族氣質得到了奠定;殷商的刀筆刻畫出書寫與文明;孔子端莊樸實的君子之風、老子鏗鏘有力的微言大義、莊子周遊無礙的自由精神、墨子任俠兼愛的濟世情懷、稷下學宮百家爭鳴的文化和諧、屈原的愛國、司馬遷的人本主義歷史、魏晉風骨、盛唐氣象、蘇軾快樂而可愛的形象、李易安堅韌如金的貴族氣質、曹雪芹具有哲學高度的紅樓壹夢……
這些對自然、生活乃至生命的真善美的表達,這些具有高尚品格和高雅情趣的文化,匯成了我們民族的精神主脈和集體人格。壹代代先祖,在文化中傳續我們精神血液,正是這些高貴的文化基因,決定了我們是中國人,以及我們之所以是中國人。
中華文明,未必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但卻是傳承最穩定有序的文明。當我們因為近代的屈辱和貧弱而感到不自信時;當我們在外來文化沖擊下迷失和盲從時;當“喪文化”流行,“佛系青年”、“禦宅壹族”愈演愈烈時;我們需要回過頭,俯下身,再次登臨那壹座座中華文化的主脈和高峰。
因為有了孟子,我們有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擔當和格局;因為有了杜甫,我們有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抱負;因為有了李白,我們的文化在善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不少仙與俠的意氣。
在西方文化裏,火是上帝賜予的;在中國神話中,火是先民們鉆木取火用堅忍不拔的意誌點燃的。在洪水面前,西方人在諾亞方舟中躲避;但中國神話中,我們的先祖先戰勝了洪水,然後建立了天下。
易經雲:“天行健,以自強不息,地勢坤,以厚德載物。”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我們可以選擇摒棄低俗文化,傳承民族優秀的文化精神,堅定心中的民族自信和文化信仰。
選擇了“居仁由義,克己復禮”,孔子驅木車遊列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選擇了“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李白筆走龍蛇,“天子呼來不上船”;選擇了“儒為骨、道為衣、佛為心”,蘇軾“九死南荒吾不恨,茲尤奇絕冠平生”;選擇了“君子的義利觀”,閻連科躲過繁華,潛心文學,以最初的心書寫《日光流年》;焦裕祿、孔繁森、錢偉長、鐘南山……
無數的生命,被優秀的文化塑造;無數的人格,被民族的精神締結。今天,我們面對新時代的問卷,我們走上新壹代的長征;無論是在意氣風發時,還是在失意落魄時,我們都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回望,那壹座座巍峨的精神高峰;凝視,那壹條條起伏的文化主脈;是它們給予每壹個中華兒女不滅的力量;以大寫的人格,拾級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