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壹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壹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壹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壹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壹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壹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誌摩詩作中的絕唱。
壹、 構思巧妙:
氣氛輕松。
古往今來,離別總給人壹種沈重悲傷的感覺。江淹在《別賦》中感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道出了離別讓人黯然銷魂的特點;《西廂記》中崔鶯鶯在送別張生去趕考時,眼中之景卻是:“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眼中景即是心中情啊,二人分別時的眼淚,把秋景都給染紅了,可見離情多麽濃重;《雨霖鈴》中柳永在同歌伎女友告別的場面更是沈重: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悲傷得都說不出話來,哽咽了。但徐誌摩的《再別康橋》營造的卻是壹種淡淡的傷感,貫穿於全詩的“輕輕的”“悄悄的”“沈默”等詞給詩歌營造了壹種輕靈飄逸的氛圍。
意象新穎。
詩人離別的對象不是人,而是“雲彩”“青荇”“金柳”“星輝”等可愛的景物,這些意象的存在,淡化了離別之情,而重於對康橋美麗景物的描繪,營造了壹種清新之感。
二、情景交融。
詩人把離別的主觀情緒融於康河的客觀風物,康河的風物是美麗而有靈性的,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壹體。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
雲彩本不可告別,雲彩也不可能帶走,然而雲彩這個意象的存在,讓我們感到了詩人離別康橋時淡淡的傷感,雖然有離別的傷感,然而作者沒有沈溺於傷感,而給人壹種飄逸輕靈和灑脫之感。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這裏,詩人把康河畔的柳樹比喻成新娘,不但點出了柳之美,而且也傳達了對康橋的戀戀不舍。這種眷戀,已經不是由詩人眼睛流漏,而是深入到了詩人內心。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壹條水草。這裏寫青荇對他“招搖”,招手,打招呼,讓他再呆壹會,再看看母校。這兒的青荇,多麽有人情味啊,然而青荇本是沒有意識的,應該是詩人運用了擬人和移情的修辭手法,把作者依依不舍的情感轉移到青荇身上了。作者眷戀母校,原作母校的壹草壹木,而且是“甘心”,更加強烈的突出了詩人對母校的深厚情感。
那榆陰下的壹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沈澱著彩虹似的夢。詩人把拜倫潭比喻成天上虹,寫出了夕陽下的拜倫潭波光鱗鱗的美,虹這個意象也蘊含著人的希望理想和追求,暗示著拜倫潭邊也記錄著詩人讀書學習戀愛的美好時光。
物是人非,拜倫潭還是美麗如初,可是詩人美好的時光已經壹去不復返了,看到這潭水,詩人好像又回到了過去。自然地引起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尋。到康河裏去泛舟,水波和星光交相輝映,以至詩人情不自禁的要“放歌”。然而卻不能放歌,因為詩人並沒有尋到往昔的美夢,又回到了離別的現實,而現實是“悄悄”,是“沈默”,整個康橋也都寂靜了下來。詩人由尋夢的情感高潮陷入了依戀無奈而惆悵的情感交織。
這樣,全詩由三個輕輕的寫起,又有兩個悄悄的收束,運用回環對應的結構,使全詩成為壹幅幅流動的畫面,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依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離愁的無奈,表現得真摯、細膩而又雋永,亦景亦情,情景交融,如肖邦的壹首小夜曲,輕柔而婉轉。這離別之情,輕靈飄逸,如夢如幻,就像天空裏的壹片雲,偶爾投影在詩人的波心。
三美兼具。
徐誌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新月派的創作蹈行“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再別康橋》壹詩,可以是“三美”兼具,堪稱徐誌摩詩中的絕唱。
繪畫美:是指訴諸視覺形象的選擇和使用,能充分體現我國象形文字在狀形繪色方面特點,富有色彩感。《再別康橋》壹詩選用了色彩明麗的詞語,如夕照下的“金柳”,波光裏蕩漾的“艷影”,“青荇”“虹”等,就是壹幅幅彩色鮮明的畫面,而“招搖”“揉碎”“漫溯”又是賦予畫面壹種動感。
音樂美:是指音樂瑯瑯上口,錯落有致,富有韻律感和旋律感。《再別康橋》壹詩每壹行詩基本上由三個音節組成,每壹詩節裏,二句和四句的末尾字押韻,這樣就形成了強烈的節奏感,舒緩的韻律感,猶如肖邦的小夜曲,輕柔而委婉。開頭和結尾回還呼應,增強了音樂性。
建築美:是指詩的形體結構的美感。《再別康橋》全詩七節,每節四句,字數大體相近;每壹詩節,單行和雙行錯開壹字,這樣就形成了詩的形體的均衡,對稱和多樣統壹,但又避免了詩形過於方正二產生的那種板滯的缺點,給人以視覺的美感。
《再別康橋》作為壹首離別詩,以其輕靈飄逸的情感和優美的康橋景物以及這首詩的完美的形式,顯示了徐誌摩的才情和個性,也成了中國20實際壹首最為出色的離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