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縣新創園家庭農場王澤
青山白山盡金波,青峰嶺茶香。這是作者對樅陽縣新創園家庭農場的真實描述和寫照。
樅陽縣新創園家庭農場原是壹個以產茶為主,竹、果樹為輔的老林場。它位於前埔鎮和金舍鎮交界處的大山裏,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初。它曾經輝煌過。白山茶以其特有的醇厚、青褐色澤和精湛的制茶技藝享譽全縣及周邊地區,深受消費者喜愛。它曾經是前埔人的驕傲,給老壹輩前埔人帶來了很多村級福利。改革開放後,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竹子和果樹逐漸退出市場舞臺,茶葉也隨著樹木的老化而衰落。
為了再次振興農村經濟,白山“老林場”的金字招牌不會在改革浪潮中被淘汰。前埔村河山組村民王澤,主動放棄了在上海裝修油礦項目的優厚工資,回到家鄉承包了這片林場,創辦了樅陽縣新創園家庭農場。
2015年,43歲的王澤雄心勃勃。從拿到合同的第壹天起,他就帶領全家人被糧食和蔬菜捆住,壹頭紮進了林場。林場首先要做的是對林場的現狀進行科學的調查研究。手裏拿著鐮刀,砍雜草,紮荊棘,翻山越嶺,跑遍了壹個白山林場的山梁。哪裏的茶園需要修剪,哪裏的荒坡需要開墾,哪裏的茶樹需要更新,哪裏的森林可以擴大養殖業...壹手資料印在王澤的腦海裏,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壹個金色的未來。
他做了周密的計劃後,第二天就回村“招兵買馬”。在村領導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安排就業問題上,他優先安排村裏的貧困戶和低保戶進入市場長期就業,再找壹些青壯年進入市場短期就業。
他進行的第壹步是開墾壹些廢棄的荒山,種壹種芽早、品質好的批發茶樹,向荒山要效益。王澤看到白山小水庫南面有壹片100畝的荒山,水分和陽光都很好,適合種茶葉。以前滿山都是桃樹,梨樹,栗林。現在,這些近70年樹齡的老果樹,已經老了,枯萎嚴重。即使每年有幾個水果,也沒人管。王澤果斷決定把這些枯萎的果樹挖出來,請挖掘機修整梯田,從浙江引進龍井茶品種,壹棵壹棵種下去,澆水、施肥、除草,並進行壹系列科學管理。現在,荒山變綠了,茶葉長勢喜人。三年後,它開始采摘成品茶。經過持續的土地復墾,王澤計劃擴建新茶園1.34畝,新增純收入1.6萬元。
在填海拓園的同時,王澤還帶領工人對老茶園進行修復。他大膽地砍掉了太高的老茶樹,讓每棵茶樹都留有50厘米的高腳,行間有足夠的通風空間。壹位曾在老林場工作過的師傅,看到王澤對茶樹的“殘忍”修剪,擔心茶樹會死掉,但事實有力地回答了這位師傅。王澤修剪過的茶園郁郁蔥蔥,長勢喜人,仿佛煥發了青春。茶葉采摘量翻了兩番多,年凈利潤增長65438+萬元。
王澤計劃的第二步是向叢林要好處。老白山林場廣茂有3000多畝冷杉林。合同中規定“承包人不得在承包期內砍伐和破壞原有的用材林”。王澤看著這片美麗的森林,動起了心思。他用這片大森林養了黑鄉豬和雞蛋肉雞。他帶領工友們冒著嚴寒酷暑,購買了隔熱板、鋼材、水泥、黃沙等材料。,用自己的皮卡車載著,自己焊接,在小溪兩岸建豬舍,建雞舍。為了趕工期,父親住院期間,他只陪父親辦完住院手續,向家人交代了壹些事情,含著眼淚離開了醫院,又壹頭紮進了大山。時間就是利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王澤帶領大家完成了場地平整、混凝土澆築、鋼架焊接、板塊拼裝、水電安裝等工作。,完成了400多平方米豬舍、600多平方米雞舍的建設任務。綠色的豬舍掩映在綠樹的樹蔭下,遠遠望去與大自然十分和諧,為美麗的白山增添了壹道亮麗的風景。
王澤選豬選雞很嚴格。他散養了近300頭豬,都是農村黑豬,2萬多只蛋雞,15000只肉雞,都是農村小腳雞。豬年出欄200多頭,純年銷售收入20多萬元。蛋雞生產優質雞蛋24萬余枚,銷售肉雞15000余只,年純收入65438+萬元。
王澤的第三個方案是向水庫要好處。白山林場建設初期,前埔人為了爭天搶地,利用有利地形,修建了兩座水庫。上遊的水庫叫做小水庫,下遊的水庫叫做容量大的大水庫。白山小水庫屬於承包類,庫容壹萬多立方米。在過去,它是前埔人農業生產的生命之源。現在農村大量的農田土地被流轉出租,種上了吊瓜,用水量自然大大減少。因此,水庫失去了應有的作用。王澤看到了嵌在大山深處的這壹片“大家碧玉”,就棄之不理了。他很心痛,看到了她的價值和商機,於是找來挖掘機加固大壩,重修泄洪閘,蓄水養魚,養鵝養鴨。鵝是草食動物,可以吃水庫周圍豐富嬌嫩的水生植物,鴨子可以吃壹些野生的魚、蝦、昆蟲,魚可以吃鵝、鴨排出的排泄物。這種立體養殖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魚、鴨、鵝的自然綠色生長,鵝、鴨的產蛋率自然高,質量好。
據王澤介紹,小水庫每年投放草魚、青魚、鯽魚等優質魚類3000余尾,鵝鴨360只,年凈增收入近8萬元。
當妳富有時,妳不會忘記妳的鄰居。王澤的白山林場長期用工是貧困戶和低保戶,固定職工32人,帶動貧困戶和低保戶28人。錢門會2016之前是村級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外出打工,早年因車禍去世,留下壹個孩子讀初中。有80多歲體弱多病的父母要照顧,壹家人的生活費只有錢門輝壹個人在家打理,經濟很困難。再婚後,妻子又多了壹個孩子要撫養,對本已經濟拮據的錢門會無異於雪上加霜。得知他們的困境,王澤毫不猶豫地安排他們夫妻去外地打工。錢門輝夫婦入行後,勤儉持家,壹年固定收入5萬多元,采茶季每人可增收5000元左右。有了固定收入,錢門會在2017脫貧,兩個孩子都學業有成,生活非常幸福。
為人正直,誠信經營,是王澤的警示。2021被前埔鎮授予“守法戶”榮譽稱號。他種植養殖的產品也得到了消費者的壹致認可。產品遠銷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合肥及周邊省市,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光明。
站在白山青峰閣上俯瞰樅陽縣新創園家庭農場,壹片綠色的大海映襯著白墻紅瓦的農家院和壹座綠色的雞豬舍。它看起來像壹座漂亮的別墅。陽光照射在深紅色的瓷磚上,在柔和的微風下,它像灑在山野綠波上的金子壹樣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