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是指壹系列中國古代詩歌獨有的,在創作時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遵守的準則。
中國古代近體詩、詞在格律上要求嚴格,其他如古體詩、現代詩歌、歐化詩歌等沒有確定的、嚴格的格律要求。
1、起源年代:南北朝齊梁時期
2、主要題材:四律,五律,七律,絕句
3、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安石,李商隱
4、相關書籍:《切韻》《廣韻》《平水韻》
擴展資料:
1、格律的來由:
格律本是來自音樂,在音樂散佚後,經研究者總結古詩歌的***同規律,便形成了如今的格律。
2、格律的要素:
般有四大要素:用韻、平仄、對仗、字數。其中律詩最為嚴格,必須滿足全部要素。近體詩中的絕句以及詞、散曲壹般不需要對仗。古體詩相對最為寬松,壹般只有不嚴格的用韻的概念。
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古人這麽叫,我們也跟著這麽叫,雖然它其實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熟。
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的“齊梁體”和楚辭,其他的都被稱為古體。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
百度百科-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