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秋興八首主旨及意象解析

?秋興八首主旨及意象解析

古詩和文言文翻譯是高考必考的內容之壹,所以平時學習過程中要註意積累。古詩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並保持語意通暢,而且應註意原文用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特點。以下《秋興八首·其壹》情感主旨及意象解析僅供參考,請大家以所在地區課本為主。

1 《秋興八首·其壹》意象

 露,楓樹林,菊花(悲傷、思鄉)。這首詩的第壹聯,描繪了巫山、巫峽壹帶蕭瑟、陰森的秋景,以此來襯托情思。“江間”句寫江上波浪很大,“塞上”句意即關塞上的風雲連接大地,周圍壹片陰晦。這兩句所寫的自然現象,是社會動蕩不安,自感沒有出路的象征。第三聯句意是:菊花已兩度開放(即已是兩年),花上凝聚著自己回憶過去歲月的眼淚壹只孤獨的小船緊系著我回鄉的心。這兩個句子表達了滯留的悲苦及對故鄉的思念感情。第四聯說人們都動刀動尺趕制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傳出陣陣搗衣聲,詩人以此表現歲月催人的感慨。 詩真實地表述了滯留異地的悲傷。

1 《秋興八首·其壹》情感主旨

 該詩是由杜甫旅居成都時所作,時逢安史之亂,在躲避安史之亂期間,作者客居異鄉,又目睹戰爭帶來的動蕩,因此本詩是借著悲秋之情抒發“悲人生之秋及國運之秋,渴望落葉歸根及對國家與百姓能夠重歸安寧的希望”這壹主題。

 全詩以“秋”作為統帥,寫暮年飄泊、老病交加、羈旅江湖,面對滿目蕭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國家興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寫長安盛世的回憶,今昔對比所引起的哀傷;寫關註國家的命運、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為、只能遙憶京華的憂愁抑郁。全詩於淒清哀怨中,具沈雄博麗的意境。格律精工,詞彩華茂,沈郁頓挫,悲壯淒涼意境深宏,讀來令人蕩氣回腸,最典型地表現了杜律的特有風格,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秋興八首·其壹抒情方式首章對秋而傷羈旅,是全詩的序曲,總寫巫山巫峽的秋聲秋色。用陰沈蕭瑟、動蕩不安的景物環境襯托詩人焦慮抑郁、傷國傷民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長安”的主題。

1 《秋興八首·其壹》意象解析

 起筆開門見山敘寫景物之中點明地點時間。“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搖落,白露為霜。“巫。山巫峽”,詩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雕傷”、“蕭森”給意境籠罩著敗落景象,氣氛陰沈,定下全詩感情基調。

 接著用對偶句展開“氣蕭森”的悲壯景象。“江間”承“巫峽”,“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湧,風雲在天而接地陰,可見整個天地之間風雲波浪,極言陰晦蕭森之狀。萬裏長江滾滾而來,波濤洶湧,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實景;“塞上風雲”既寫景物也寓時事。當時土蕃入侵,邊關吃緊,處處是陰暗的戰雲,虛實兼之。此聯景物描繪之中,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和時局那種動蕩不安、前途未蔔的處境和作者胸中翻騰起伏的憂思與郁勃不平之氣。把峽谷深秋、個人身世、國家淪喪囊括其中,波瀾壯闊,哀感深沈。

 頸聯由繼續描寫景物轉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觸動羈旅情思。與上二句交叉承接,“叢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間”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雲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對叢菊,故雲“兩開”,“叢菊兩開他日淚”,表明去年對叢菊掉淚,今年又對叢菊掉淚;兩開而字,實乃雙關,既指菊開兩度,又指淚流兩回,見叢菊而流淚,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見羈留夔州心情的淒傷。“故園心”,實即思念長安之心。“系”字亦雙關詞語:孤舟停泊,舟系於岸;心念長安,系於故園。從雲安到夔州苦苦掙紮了兩年,孤舟不發,見叢菊再開,不禁再度流淚,心總牽掛著故園。詩人《客社》壹詩亦雲:“南菊再逢人病臥”,《九日》又雲:“系舟身萬裏”,均可參讀。此處寫得深沈含蓄,耐人尋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園,為下七首張目。

 尾聯在時序推移中敘寫秋聲。西風凜冽,傍晚時分天氣更是蕭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加緊趕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樓上,晚風中傳來急促的砧聲。白帝城在東,夔州府在西,詩人身在夔州,聽到白帝城傳來的砧杵之聲。砧杵聲是婦女制裁棉衣時,槌搗衣服的聲音。砧即搗衣之石。此詩末二句,關合全詩,回到景物,時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羈旅之情更見艱難,故能結上生下,下面接著寫夔州孤城,壹氣蟬聯。錢註杜詩稱:“以節則杪秋,以地則高城,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嵯峨蕭瑟,真不可言。”

 以上《秋興八首·其壹>原文及翻譯》由我整理而成,大家要以理解為主,註意多總結語法現象,積累關鍵詞語,善於抓命題者設置的關鍵點,如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結構等。

c_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