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對成年男女,不是夫妻,也不是戀人,但他們理解,欣賞,仰慕,相愛,心有靈犀。有可能互相欣賞嗎?可以嗎?
在五四以前的舊中國,沒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
男女不施與受,壹對男女即使被父母指定結婚,也不見蹤影。直到婚禮儀式結束後,新娘進入洞房,掀開紅蓋頭,雙方才能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如果妳們是夫妻,那就是外面的男的,裏面的女的。除了老公,女人老公的弟弟偶爾也能見到,但有規矩要防。男人女人,各種倫理習俗,各種禮儀規範,都是女人。賢妻良母是中國女性的全部追求,家是中國女性生活的全部空間。壹個好女人不可能和其他男人有任何友誼,除了她的丈夫。
在舊中國,男人和女人有友誼是可能的。但那個女人不是壹般的女人,那種友誼也很難說是純粹的友誼,而且總是和性有關。這種關系往往被倫理所不齒,這個女人被認為是卑鄙骯臟的。
薛濤是唐代著名的女詩人和妓女。元稹、白居易、劉禹錫、裴度都願意和他們唱和交往,把他們當作知音。於也是唐代的壹位妓女詩人,以其詩歌才華吸引了文人雅士,其住所成為著名的文化沙龍。有名的藝妓,精通琴、劍、音樂、舞蹈、詩詞歌賦,天性敏感,內心豐富,深知世間的冷酷。名妓除了性之外,更能理解和欣賞詩人的內心世界,所以被詩人引為知己也就不足為奇了。但這些妓女除了表演,壹般都很敬業,身上還夾雜著濃濃的金錢氣息。這種關系,在男性文人中,被視為高雅;在女性身上,是不道德的,是被正統社會鄙視的。
在舊中國,成年婦女要麽是妻子,要麽是母親。妻子和母親的角色都來自於性。做不了賢妻良母,只能做妓女。女人只是作為性的壹種存在,壹切人際關系都與性活動有關。
婦女解放運動,男女平等,女性終於是壹個獨立的人。女人的天空超越了家庭,達到了和男人壹樣的世界。她不再僅僅是性活動的參與者。她以人的身份參與壹切生產和創造活動,締結和占有各種豐富的社會關系,通過廣泛的接觸和學習,她的精神世界不斷豐富。女性,在性別之外,成為真正的人;在家庭之外,他們有工作人員、社會成員和國家公民的角色。
當人們有相同的興趣,互相理解,互相欣賞,互相幫助時,友誼就產生了。如果男女之間除了友誼之外,還有身體上的吸引和對對方的渴望,男女雙方都會戀愛。沒有愛,就會變成朋友。
男女之間的愛情和男女之間的友情是可以分清楚的。愛情是和性聯系在壹起的,愛情的雙方都不滿足於精神上的交流,甚至主要的不是心靈的默契而是身體的吸引。愛情是排他的,壹方不容忍另壹方同時愛別人,壹般也不會同時愛別人。戀愛是壹件大事,關系到後代的繁衍,關系到社會的穩定。愛情不僅與對方的自願承諾和責任掛鉤,也是法律和道德規範和保護的對象。
男女之間的友誼和同性之間的友誼沒有太大區別。性別只是人的底色,不是友誼的決定因素。友誼的雙方在理解、欣賞和好感的基礎上,生出壹種親近、信任和友誼的感覺。這種情感通常平淡如水,但在必要的時候,妳可以為所欲為,承諾妳的生命。
男女之間的愛情是生活的必需品。男女之間的友誼是壹種稀缺的東西,是壹種奢侈品。
男女之間的友誼在幾個方面是可能的:
首先,友誼不同於愛情。男女之間身體上的吸引是愛情的前提。壹男壹女互相欣賞,心有靈犀是常有的事,但身體就是不相通。他們只能有友誼,不能有愛情;
第二,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除了愛,人還有從事社會交往的需要,在社會交往中獲得尊重、信任和支持。既然社會交往的對象有壹半是異性,那麽和異性產生友誼是必然的;
第三,人是理性的。人不同於動物,人的生理沖動是受理智控制的。如果除了愛情,在友情的基礎上,還被對方的異性身體所迷惑,決心轉化為愛情,可能會有三種結果,要麽,歷經磨難,終成眷屬,要麽,斷絕往來,永不再來,壹地雞毛。兩個理性的男女有可能做出另壹種選擇。既然沒有相愛的可能,他們就會克服和轉移自己的欲望,尊重對方,尊重自己,剝去自己的性妄想,留下純粹的心靈交流和精神友誼。這樣就成就了友情和人格。
然而,歷史並沒有走遠。許多男人主要把女人看做壹種性別,而不是壹個人。所以,異性之間的深入交流,除了夫妻之外,也是因為性吸引。異性朋友成了婚外性關系的代名詞。而女性自身的性意識往往超過人的意識。除了用女性的身體獲得愛情和婚姻,她們還想通過性的語言和行為與異性交朋友,從而獲得友誼的各種便利。
這樣男女之間的友誼就變質了,不是真正的友誼。假的是真的,也是真的。真正友誼中的男女也會感到曖昧和害羞。異性之間的這種友誼顯然比同性之間更難維系。
所以,在今天,成年男女很難享受到愛情之外的真正純粹的友誼。
很難,所以更可取。異性眼中的世界,異性眼中的生活,異性眼中的風流韻事,我們都是通過配偶略知壹二。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世界如此復雜,人生如此短暫。既然我們都在當代,為什麽不能和認識的人形成親密的關系,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他們互相欣賞,互相信任,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知識和想法,分享自己的幽默,智慧,快樂和困惑,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享受生活幸福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但世界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生活也是如此。人在當下和未來是如何生活的?作為社會,是形成人類命運同體的出路;作為個人,無論男女,多交些理解、尊重、信任、相愛的朋友,壹起克服孤獨、恐懼、悲傷,也是不錯的選擇。
男女友誼的普遍性需要男女之間真正平等的社會和社會意識,更重要的是女性需要發展成為壹個真實的、獨立的人,在性之外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強大的精神魅力。
路,還很遠。
攝影:王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