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做文本分析
我在的《文學批評和理論》那個欄目裏,現在有11篇文章,其中談文本的,只有三篇。分別是《專業點評王兆山的幸福詩》、《卞之琳〈斷章〉分析》,以及《〈大別山油菜花開〉文本分析》。之所以進行文本分析,主要是基於現在文學界的浮躁之風,想沈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做壹點兒事情。課改以後,中小學的語文教學,精讀大大削弱,泛讀大大增加。本來以前的精讀,很多都是不到位的,包括選文,課文中的選文都有些問題,讀時往往也不到位,最後的教學效果就差了。讀不出東西,是中國教育帶給閱讀的大的問題。在文學界,文學評論往往是套用國外的框框來談國內的文學,另外,有些做文學評論的人,恐怕連文本都沒有讀。那麽那種文學評論也好,批評也好,想到位,不可能。還有壹種文學評論,從作者的宏觀上評,談了很多外國引進的新詞兒,這個理論,那個理論,然後從作品中找出壹句兩句往裏安。呵呵,這種評論,不敢恭維。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評論,幹脆不談理論,什麽理論都不談,只談作品,用平實的語言,對作品進行細致的分析,作者寫得好的在哪兒,寫得不好的在哪兒,壹點點地給他摳,壹點點地分析,這種分析,談不上漂亮,但很實在。我的作品很少改,寫完了,當時動壹動,或貼出來的那幾天可能會動壹動,以後往往會壹字不改的。比如今天貼出來的《告別過去》,1986年寫完就是那個樣子。現在依然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己寫作時比較細致,而這種細致的功底,除了平時的訓練之外,還得益於那種文體分析似的閱讀。大家可以看看前三篇文章,基本上都是這樣談的。今後,本博客肯定會分析更多人的詩作,甚至散文,實實在在地分析文本。其實這種文本分析,對三類人作用很大:壹是對於初學寫作者,或者詩歌散文小說寫得不是很好而想學習寫作者,這種文本分析作用很大。二是對作者。這個就不談了。三是對中學生,特別是那些閱讀考試得分較低或者得分壹般的中學生,如果跟著我們學習文本分析的話,提高點成績,那還是有些用處的。因為我們所有的結論,都來自於文本,是從文本中得來的。另外,今天在這裏,就談壹談《春暖花開》那首詩。那首詩最後定下來的文本是:?我的女人像鮮花般開放?春天的大地上灑滿陽光?我愛過的女人花中之花妳是否記得那天天空藍得像水洗過壹樣?花兒如潮湧般漫過妳的身旁這是最後的定稿,這首詩有好些朋友都參與過,我聽過各種意見,說好的,壞的都有。最後的定稿就是這個樣子。這是我很喜歡的壹首詩,為什麽這麽定呢,就是因為第壹句和第二句。它們很好懂,很好記,大家也記得住,而且壹開始就對大家的閱讀形成沖擊,所以就選這個。至於後面,全是為它服務的,對它起著襯托、補充或完整的作用。全詩的中收就是第壹二兩句。而從文字的角度來看,在作為寫作者的我看來,定稿之前,可以想這樣弄那樣弄,定稿之後,壹字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