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真正獨立是在中唐左右。繼宗教畫之後,中唐時期仕女馬達到了頂峰。山水花鳥的成熟和高峰是在宋代。
經歷了北宋初期的無我境界(虛實結合、氣韻生動、地域性)、南宋的有我無我(追求細節、山中殘水)、元代的有我境界(筆墨線條、情趣意境)
宋代繪畫註重畫位的管理,元代則強調寫有意味。
詩的境界博大精深,詩的境界精致細膩。
音樂場景流暢清晰。
宋元時期,繪畫藝術(中國的繪畫成就主要是山水畫)達到頂峰。當時貴族家庭以爵位為榮,士大夫以官階為榮。通過考試的士大夫都是從農業到商業,因此回歸自然景觀成為壹種情感記憶。北宋時期,文人士大夫的繪畫以地域為特色,氣勢磅礴地表現了當地山水的整體面貌,表現出壹種“無我境界”,即不刻意(有時連畫家本人都沒有註意到)將自己的思想和抱負融化在山川之間。
南宋時期,繪畫更多的是為了取悅皇帝。此外,南宋皇帝還酷愛山水,經常在皇宮畫院親自創作,追求極致細節。由此,南宋山水畫對真實細節的需求達到了極致。同時,南宋的另壹個審美要求是“詩畫”,要求繪畫表現詩意。此時由於更傾向於選擇某壹部分作為對象,對北宋整體景觀(不同地域特色)的描寫明顯較少。
蒙古鐵騎在元朝征服了中國,但隨即民族明顯不善於治理中原,中國的生產力受到極大的損害,漢人也遭受了壓迫和屈辱。文人山水畫開始強調主觀思想,進入“有我”的境界。所以,不同於真實的細節,元代山水畫更註重筆墨(即線條和色彩),表現出結構美和形式美。因此,在畫上作詩的現象也開始出現。前人也在畫上題字,但都是小字,絕不會侵占畫本身。而元代的題畫詩往往多達100字10行,有意識地將文字作為整幅畫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