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把教育確定為發展國民經濟的戰略重點後,各級黨委、政府加強了對教育的領導,促進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從壹九八0年起,縣委、政府先後召開過幾次教育三級幹部會議,從解決各級幹部的思想認識問題入手,制訂教育規劃措施,幫助學校改善辦學條件,發動群眾集資辦學,促進邊疆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采取壹系列措施提高知識分子的政治、經濟待遇,從而保證了教育教學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壹九七八年高等校招生工作是招生制度改革後第二次,擇優錄取是招生工作的壹條原則。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對“壹顆紅心,多種準備”的教育認識不足,形成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局面。該校在集中考生復習期間,既註意抓好各學科的復習,又註意做好考生的思想工作,因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壹九七九年九月,按照上級的指示和要求,要中學認真執行了教育部頒發的《中學生守則》(試行草案),推動了學校工作的進壹步發展。
壹九八五年國家規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提倡全社會“尊師重教”、“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元陽縣委、政府隆重召開慶祝大會,向執教20年以上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和紀念品。該校洪章科、姚永勤等17人獲“榮譽證書”,寸心賢、許勤利等人獲“教師之家”稱號。這壹年,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在縣委、政府的支持下,元陽壹中進行機構改革試點,民主選舉產生了以瞿鴻萬為校長的行政領導班子。
到壹九九三年,該校在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發展迅速,已成為有初中19個班,高中12個班,學生人數有1579人,教職工131人的相當規模的完全中學。壹九九三年八月,該校根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決定試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內容包括:校長負責制,教職工全員聘任制,校內結構工資制,簡稱三制改革。為此,學校制訂了《元陽壹中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試行方案》、《元陽壹中各級領導、教職工崗位職責》等。“三制”改革搞活了學校內部的運行機制,調動了學校自主辦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了教職工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事業感,從學校各級領導到教職工,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從壹九八八年起,元陽壹中初中部增設民族班,招收各鄉(鎮)學習成績優秀,屬於農村戶口的少數民族學生50名,並由政府按月給予壹定的經濟補助。為了幫助他們,學校教師、班主任與他們促膝談心,在講授文化知識的同時,耐心地講解人生的意義、革命的道理。於是他們遵守紀律,努力學習,成績逐漸提高。民族壹班50人,畢業時有37人考取了高壹級學校,有的還進了省屬重點中專和重點中學高中部。從此,元陽壹中民族班名聲遠揚,受到各族人民的好評。
元陽壹中曾被雲南省教育廳定為全省47所實驗中學之壹,被紅河州教育局定為全州四所重點中學之壹。壹九七七年到壹九八五年,全縣有248名高中畢業生考入各級各類大專院校,有272人考入省內外中專,在恢復高考的九年裏,全縣高考升學率壹直名列全州前茅。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學校領導積極籌措資金,修築了圍墻,增蓋了教學樓(教室),改善了辦學條件,但由於成績優秀的學生大多去讀中專和中師,內地來支邊的教師返回原籍等各種原因,元陽壹中的高中部教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但這幾年中,元陽壹中的師生仍然作出了卓越有成效的努力,仍有大量學生升入各高等院校。壹九九四年,元陽壹中被雲南省教育廳命名為“雲南省二級完全中學”。
壹九九六年以後,元陽壹中的領導狠抓班子自身建設,狠抓教職工隊伍建設,狠抓學風學紀和校風校紀的建設,元陽壹中又重現了往日的輝煌。高考方面,九八年升學率為30.14%,九九年為46.8%,二000年升學率為57.9%,二00壹年為65.4%,二00二年為72.4%(全州第二名),二00三年為79.8%(全州第壹名)。6年中高考升學率幾乎每年以十個左右的百分點遞增。二00四年升學率為60.24%(不含電大),二00五年為62.4%(不含二專、電大)。近兩年,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越來越大,為社會輸送的人才越來越多,特別是考入本科院校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在這幾年中,文科學生李映霞、張春燕、李曉銘、李誌成、普想春、謝安林、李誌興,幾年中分別獲邊六縣總分第壹;理科學生邱煒遠、張晉恒、王永屏、歐陽聖潔、李陽龍、蘇朝貴、白莉先後獲邊六縣總分第壹。中考方面,也是壹年壹個新臺階,九八、九九年,中考總平均分躍居全縣第壹,二000年之後,除總平均分外,優秀率、高分率、升學率等均為全縣第壹。在這壹時期,元陽縣內居住的哈尼、彜、傣、苗、瑤、壯、漢7種民族都有了自己的大學生。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雲南大學等全國著名的大學都有了來自元陽壹中的學生。到二00五年止,高中畢業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達2469人左右,初中畢業考入各級中等專業學校的不計其數。為祖國的四化建設,特別是為邊疆人民的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實現邊疆小康社會的目標奠定基礎。
如今,元陽壹中有35個教學班,2041個學生,教職工157人,我們相信,元陽教育事業的明天將更加輝煌。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在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之余,元陽壹中結合學校實際,開展了豐富而多彩的課外活動,既給正常教學活動增添了活力,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已的平臺和拓展能力的新路。
壹九七八年以來,元陽壹中在開展正常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學校職能部門,設置和完善教研組,師生課外活動也迅速發展起來。
首先是教師的教研組課外活動,以隔周利用壹下午課外活動時間,開展疑難問題探討、公開課評比、教材教法分析、組織郊遊等活動,豐富了教師的課余生活,加強了老師間的溝通與了解,拓展了教師的視野和能力。在教師活動的基礎上,師生群策群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由學校組織開展的號召學生學英雄、做楷模活動,建校勞動和植樹造林活動,時事報告會,演講會、清明節掃墓活動、學雷鋒做好事活動等。由學校學生會、政教處、團委經常舉辦的文藝演出,演講比賽,書法、美術作品展,春、冬季運動會,田徑集訓隊,摔跤隊,籃球比賽活動(包括教師和學生活動)等;由各學科教研組織開展的詩歌朗誦比賽,作文競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制作歷史小報,演歷史話劇,政治實事報告會,心理測試活動,環保知識講座,農村調查活動等,真是應有盡有。近年來由學生會,團委等部門開展的各種節日慶祝文藝演出活動及二00壹年以來開展的文體藝術節,大大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校園文化的素質。
學生課外活動中,出現了幾種給學校帶來聲譽課外活動。特別是體育課外活動,既培養了各級各類體育人才,也培養出了國家級運動健將(世界冠軍獲得者高文和等)。增強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高了體育達標率。元陽壹中在壹九八二年八月被雲南省教委和雲南省體委授予雲南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二00三年十壹月被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授予“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壹九八六年九月成立的影評組,影評組每周看壹場電影,觀看後根據自己對電影的看法作壹番評價,寫成文章,刊登在《新芽》墻報上。在影評組成立的前六年,學生影評員寫出影評文章500余篇。許多同學的影評發表在《紅河影苑》、《雲南電影報》等刊物上。
壹九九壹年五月成立的元陽壹中《綠野》文學社,影響也很大,《紅河報》曾作過相關報道。文學社以“學生讀、學生寫、學生活動”為宗旨,以促進語文教學,豐富校園文化為目的。語文教研組全體教師為指導教師。文學社定期編發油印雜誌《綠野》,到目前為止,***出版44期,每期刊出作品40余篇。我省著名作家和省州文聯負責人陳見堯、李必雨、鐘寬宏、於堅等曾給元陽壹中影評組、《綠野》文學社成員講過課。元陽壹中曾培養出哥布、諾晗、艾紮等國內外知名的作家。
壹九九七年十二月成立的“校園之聲”,活動內容包括校園之聲廣播臺,在每天下午放學課活動時間由學生主播。如果妳下午晚飯後徜徉於元陽壹中校園之時,無論妳在哪個角落,都能聽到校園之聲帶給妳的音樂享受。
其它有影響的課外活動組織還有壹九九四年九月由英語教研組織成立的英語角(九七年九月更名為英語沙龍),也給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幫助,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提高了該校英語科的教學質量。
勞動教育 勤工助學
“實踐出真知”,“理論只有運用到實踐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勞動教育、社會實踐壹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元陽壹中位於雲南南部,地處哀牢山中,由於山高谷深,無壹平川,交通不便,經濟文化比較落後。元陽壹中的絕大部分學生都來自貧困家庭,學校想方設法通過壹些途徑來改善其生活,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於是,壹系列的校辦工廠及勤工助學基地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文革十年,元陽壹中和其它學校壹樣,脫離了以教學為主的正常軌道,違背了教學育人的宗旨,但學校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勞動中學習,在勞動中鍛煉,在勞動中成長。也有積極的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