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詩壇的朦朧詩代表人物有芒克、梁小斌、北島、舒婷、江河、顧城等。
朦朧詩區別於以往詩歌藝術流派的最大特點,是其大量地將詩人的內在精神世界架構進行剖析展露,將其作為詩歌主要的表現對象。
而之所以將這壹類詩歌稱為朦朧詩,將這些不斷嘗試創作這類詩歌的詩人稱為朦朧詩人,是因為詩人們在其詩歌創作中頻繁地運用象征、暗喻、通感、意象、比喻等藝術手法,註重創造詩歌的意象,將自身的情思愁緒抽象提煉,再灌註到各種意象上,最終給讀者營造出了主題若隱若現,氛圍忽明忽暗,意象隱隱約約的復雜難言的感受。
朦朧詩的藝術特征:
朦朧詩的特點,可概括為:意象化、象征化、立體化。
1.註重詩的觀念省略和詩的主題暗示,使朦朧詩作品的主題具隱約性和多義性。朦朧詩人采用這種若隱若現的表現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隱喻、變形等多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從而使作品的主題體現了“不即不離,捉摸不行”的隱約性、“詩無達詁”的多義性。
2.註重以象征手法為中心的藝術創作方法,壹反傳統的以比喻手法為中心的詩歌創作方法。詩人在凝神觀照中,拆除開所觀照的對象,把自己的生命輸送到沒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賦以靜止的生命與靈魂,由物我兩忘進到物我同壹的境界。
這種“移情說”應用到文藝創作便產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麗並寄托著朦朧詩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著無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於表達多層主題,表達復雜感情,表達抽象的意識和情緒。
3.註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層面的立體組合,常常采用藝術通感(移覺)手法和藝術變形手法。
4.註重跳躍性情緒節奏和自由化的內在結構與韻律,以表達情緒為目的,以宣泄心靈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結構。不拘於只借助外部的聲音循環作為詩的韻律美,而是重視詩行中的內在聲音美以及其他各種內在的韻律美。尤其重視把外部的韻律和內部的韻律結合起來,從而使詩歌的韻律美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