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認出壹個人,只要看他得意的時候。

認出壹個人,只要看他得意的時候。

弘毅大師李叔同曾說:“失意時不要消沈,得意時不要鋪張。”

人的壹生,機遇與艱辛往往相伴而行,成敗難料。

失意時,我們往往懂得韜光養晦,小心謹慎;

但驕傲的時候,往往被眼前的繁華蒙蔽了雙眼,趾高氣揚而不自知。

有人說,只有當壹個人身居高位並以春風為榮時,他才能看清自己的真實性格。

確實如此。

如果妳想清楚地了解壹個人,妳可以從他驕傲時的樣子看出來。

西漢文學家劉向曾經說過:

“每壹次成名,失去的都比驕傲的多。”

我印象深刻。

落魄時謙遜是很常見的;春風驕傲時的低調是最難得的。

許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曾以“焚巢糧”和“淹冀州”兩大計謀聞名於世。

做出巨大貢獻後,許由開始變得傲慢起來。他不僅當眾喊曹操的外號,還多次邀功。

嫉妒多疑的曹操表面上壹言不發,實際上卻有壹顆殺人的心。

許由渾然不覺,依然我行我素。

後來,他攔住曹操的心腹儲旭,言辭極其傲慢。

儲旭和脾氣暴躁的許由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壹怒之下,他們將許由斬首。

前途光明的許由因自滿而被殺害。

我不得不讓人感嘆。

(圖片來自網絡,已刪除)

而與他同時代的名臣朱智,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

從跟隨孫堅北征,到力勸孫策離開袁術,前往江東開疆拓土,

後來和周瑜壹起輔佐孫權,他立下了汗馬功勞。

孫權把屢建功勛的朱智尊為上賓,並封他為後毗陵。

然而,朱智並沒有被滿眼的繁華所蒙蔽。

他依舊過著簡單的生活,從不過分追求物質;身居高位,卻依然平易近人。

他壹生行事謹慎,在春風蒸蒸日上的時候,處處保持低調。

正因為如此,他成為吳棟少數幾個自然死亡的高級官員之壹。

左曾說:“選擇站得高,就會坐得平,走得寬。”

就是告誡我們成功的時候要低調,要留有余地。

如果妳沒有生活在成功的地方,妳可以低調的走在世界上,避免壹場大災難。

心胸開闊,敬畏壹切,才能最終做到盡善盡美。

胡適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北大校長,達到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業巔峰。

但他壹直保持著謙遜的態度,壹生對人寬厚仁慈。

有人因為學術觀點不同,多次對他冷嘲熱諷,他卻壹笑置之,從不與人爭論對錯。

很多同學覺得他太軟弱,甚至有人罵他,但他原諒對方的幼稚,不批評不懲罰。

他通常穿簡單的衣服。他有壹次被大壹的人誤認為是門衛,讓他幫忙搬行李。他也笑著把行李送到大壹宿舍,沒有任何解釋。

《心安錄》說:“和而不同,容而不同,容而不同,君子也。”

意味著妳可以和大眾和諧相處,包容和體諒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這才是紳士。

的確,看看那些真的比傻子還聰明的人,他們往往從來不會看不起別人。

因為他們更懂得“滿虧適度利”的道理,

多了解身居高位卻謙虛內斂,往往才是每個人真正的風度。

(圖片來自網絡,已刪除)

孔子拜7歲神童項燕為師的故事,曾被傳為美談。

有壹天,項橐遇到孔子,他說:“我聽說先生很有學問,我來這裏求教。”

孔子笑著說:“去吧。”

項橐朝孔子拱拱手問:

“什麽水沒有魚?什麽火沒有煙?什麽樹沒有葉子?什麽花沒有枝幹?”

孔子皺著眉頭說:

“江河湖海,萬物有魚;每壹團火都有煙;沒有樹葉可以成為壹棵樹;無枝難開花。”

項橐搖頭笑說:“井水無魚,螢火蟲無煙,枯樹無葉,雪花無枝。”

孔子聽了不禁感嘆道:“來世真棒!我願意拜妳為師。”

這壹次,孔子失去了真理,卻贏得了“不恥下問”的美譽。

有人說,壹個人站得越高,越考驗他的學歷和人品。

越是成功,越是要培養“寬容是偉大的”的博大胸懷。

確實如此。

《菜根譚》說:“妳有多卑微,妳就有多高貴”。

匿名時表現出尊重是不尋常的。

身居高位的謙遜最可敬。

(圖片來自網絡,已刪除)

易經說:“地勢坤,君子以德載物。”

什麽是美德?

“厚”是壹種樸素的智慧,是壹種高尚的品格。

而“德”包括了世間壹切美好的品質,比如“低調、仁愛、努力、感恩、自省……”。

我們所有的財富和名聲都被我們的祖先用壹個叫做“物”的詞來代表。

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承受壹切。

老祖宗也說:“德不值得,必有災禍。”

所以,成功後的自省,往往比奮力攀登時的覺悟更難。

這也是“德”的最佳狀態。

曾國藩深諳內省,把“德”字修煉到了極致。

有壹次,他家準備重修房屋,他哥哥派人連夜將圖紙送到曾國藩手中。

曾國藩壹看,覺得這房子太氣派了。這樣的房子站在所有的房子中,無異於鶴立雞群。是不是很讓人羨慕?

他馬上把“洋房”改成小房子,反復叮囑弟弟要按照修改後的圖紙蓋房子。

低調、內斂、自省,是融入曾國藩靈魂的處世之道和治家之訓。

曾國藩在官場幾經沈浮,仍步步高升,晚年死得其所,與他壹貫的處事方式有很大關系。

俗話說,水滿則溢,人滿則諱。

那些不因壹時的自滿而趾高氣揚,不因眼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的人,往往能取得無與倫比的成就。

(圖片來自網絡,已刪除)

三國時期的劉備,既沒有諸葛亮的智慧,也沒有張飛、關羽的膽識,卻能讓壹大堆英雄誓死追隨,靠的無非是“以德聚人”。

劉備在平原上任時,不僅沒有架子,還經常施舍百姓度過荒年。

他作為壹個賢明君主的仁慈和善良的風格使普通人爭相加入他。

劉備參觀山寨時,與諸葛亮的地位也是天壤之別。

劉備當時47歲,正式被任命為豫州牧,而諸葛亮只是壹個27歲的農民。

身為高官的劉備毫不猶豫地放下身段,三次請諸葛亮出山。最後成功打動他幫助自己,成就了蜀國的霸業。

有人說,比成功更難的,是做壹個讓人發自內心尊重妳的人。

因為這往往很考驗壹個人的心智,人品,德行。

確實如此。

壹個目空壹切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固執己見,所以最終會落在別人後面。

自大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優點,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咄咄逼人,所以常常被萬人唾罵。

而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有從平凡走向優秀的能力,也有低調平和的品格。

我已經了解到甘昆是偉大的,但我還是憐惜壹草壹木。

因為他們知道,低調是智者的大格局。

董明珠說:“當妳站在山頂時,頭頂上有星星。”

在妳的余生裏,祝妳低調,謙遜,賢惠。

在巔峰的時候,我依然不忘低頭看看自己,擡頭看看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