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艾蒿籽有什麽作用?

艾蒿籽有什麽作用?

藥理作用

1.抗瘧作用:黃花蒿乙醚提取的中性部分及其稀醇提取物對小鼠瘧疾、猴瘧疾和人瘧疾均有顯著的抗瘧作用。體內實驗表明,青蒿素在紅內期可以殺死瘧原蟲,但在胞外和紅內期無效。青蒿素能迅速抑制原蟲的成熟。蒿甲醚乳劑的抗瘧效果優於還原青蒿素琥珀酸鈉,是治療瘧疾危象的理想劑型。青蒿琥酯2.5,5,10,15 mg/kg,每日2次,連用3天,對治療猴瘧疾有不同程度的療效。5、10 mg/kg,每日2次,連續10天,皮膚外敷可使猴瘧轉陰。加入適量氮酮可提高抗瘧效果。十羰基青蒿素和碳十羰基青蒿素對小鼠伯氏瘧原蟲K173株的ED50和ED90分別為12.6mg/kg和25.8 mg/kg。體外實驗表明,青蒿素能明顯抑制惡性瘧原蟲克隆的生長,具有直接殺傷作用。青蒿素、蒿甲醚和氯喹對惡性瘧原蟲的IC50分別為75.2、29.4和43.2 nmol/L。青蒿素酯鈉鹽對六個惡性瘧原蟲分離株(包括氯喹抗性品系)有抑制作用。

2.抗菌作用:黃花蒿湯對表皮葡萄球菌、卡氏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結核桿菌也有壹定的抑制作用。青蒿揮發油在0.25%濃度時對所有皮膚癬菌均有抑菌作用,在1%濃度時對所有皮膚癬菌均有殺菌作用。青蒿素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青蒿琥酯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誌賀菌、大腸桿菌、卡氏球菌、甲型副傷寒桿菌和乙型副傷寒桿菌有壹定的抗菌作用..黃花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也有抗病毒作用。

3.抗寄生蟲作用:黃花蒿乙醚提取物、稀醇提取物和青蒿素對小鼠瘧疾、猴瘧疾和人瘧疾有顯著的抗瘧作用。體外培養表明青蒿素對瘧原蟲有直接殺滅作用。電鏡觀察表明,青蒿素主要作用於瘧原蟲紅內期克隆的膜相結構,首先作用於食色膜、表面膜和線粒體膜,然後作用於核膜和內質網。此外,它還會影響細胞核中的染色體。由於食物泡膜的改變,瘧原蟲早期對營養的攝取受阻,使瘧原蟲迅速產生氨基酸饑餓,形成自噬小泡,並不斷被排出體外,導致空泡大量喪失,內部結構解體而死亡。青蒿素具有對抗氯喹地區的間日瘧、惡性瘧、惡性瘧療效高,退熱快,原蟲轉陰等特點,特別適用於搶救危重瘧疾,但復發率高。此外,青蒿還有抗血吸蟲和鉤端螺旋體病的作用。

4.解熱作用:蒸餾法制備的青蒿註射液對百白破、百白破、百白破疫苗引起的家兔發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壹種印青註射液,由青蒿和金銀花組成。通過蒸餾,對傷寒、甲型副傷寒、乙型副傷寒三聯疫苗引起的家兔發熱具有比單用黃花蒿註射液更顯著的解熱作用,且降溫迅速、持久,優於對照組柴胡和安痛定註射液。金銀花和青蒿有協同解熱作用。

5.免疫功能:通過小鼠足墊試驗、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兔鼠疫特異性玫瑰花試驗、溶血空斑試驗等四項免疫指標觀察青蒿素的免疫功能。發現青蒿素對體液免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促進細胞免疫,並可能具有免疫調節作用。青蒿素和蒿甲醚能促進脾臟TS細胞的增殖。肌內註射蒿甲醚也顯著抑制Begle外周血中的T、B、Tu和Tr淋巴細胞。還能顯著降低正常小鼠血清IgG含量,增加脾臟重量。降低雞紅細胞致敏小鼠血清IgG含量。靜脈註射青蒿素50-100 mg/kg可顯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率(50.2-53.1%)和吞噬指數(1.58-1.91)。青蒿素還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促進細胞免疫。青蒿琥酯能促進Ts細胞的增殖,抑制te細胞的產生,阻止白細胞介素和各種炎癥介質的釋放,從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

6.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家兔心臟灌流表明,青蒿素能減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縮力,減少冠脈流量。靜脈註射可以降低血壓,但不影響去甲腎上腺素的升壓反應,這主要是由於心臟的直接抑制作用。靜脈註射20 mg/kg青蒿素可預防烏頭堿引起的家兔心律失常。

7.其他作用:青蒿琥酯能顯著縮短戊巴比妥在小鼠體內的睡眠時間。青蒿素對實驗性矽肺有明顯療效。蒿甲醚對小鼠有輻射防護作用。

醫學考證

1.陶宏景:到處都是沙蒿,就是黃花蒿,人們也是拌著香菜吃的。

2.《蜀本草經》:根據圖經,黃花蒿葉似艾草但背不白。它們有四英尺高。4、5月份摘苗,陽光幹燥。江東人叫它青蒿,因為它聞起來像北方的青蒿。

3.《本草》:今日青蒿遍地。春天長出嫩葉,至夏有三、五英尺高。秋天過後,細細的淡黃色的花朵綻放,會結出果實,比如小米。種子在八月和九月采摘,在陰涼處曬幹。根、莖、種子、葉入藥,幹的特別好喝。

4.“孟茜碧潭”:最多蒿等。比如青蒿有兩種,壹種是黃色的,壹種是青色的,草藥叫青蒿,可能不壹樣。陜、綏、陰之間有黃花蒿,黃花蒿中間有壹兩株,很藍。土人叫它黃花蒿,莖葉和黃花蒿壹樣,但是黃花蒿的顏色是綠色的,這個黃花蒿和松柏的顏色壹樣綠。深秋,剩下的黃花蒿是黃色的,這個黃花蒿是綠色的,微微有香味。我怕古人用它來取勝。

5.《本草綱目》:俗語說,三月艾草,四月蒿,人們每次背的時候,都只懷疑兩種藥中的壹種,因老嫩而有不同的叫法,殊不知雖然葉子相似,但品種不同。艾葉背面綠色,結出果實;茵陳蒿的葉子是綠色和白色的,沒有花。在寒冷的冬天,情況尤其不同。茵陳蒿的莖是不雕的,春天葉子就長在莖上。因為又幹又老,所以取名茵陳蒿。油蒿的莖是雕出來的,春天會從根部發芽,如草重現,就是著名的油蒿。開發了老作物的3月份可以收割,生產了新苗的4月份才能收割,說明領養是浮雲,不是說苗老了嫩了。

6.《本草綱目》:黃花蒿苗生於二月,莖粗如指,肥而軟,莖葉深綠色,葉略似艾草,面青,根硬;七八月開細黃花,挺香的;強如麻子,裏面有細籽。

各種展覽

1.《本草》:青蒿,對骨蒸、勞熱最有效的治療藥物,在古方中常單獨使用。

2.《新版本草》:專治解骨勞熱的青蒿,尤能解暑火,解暑而不耗氣血,入藥佐氣血,大有作為,可為君臣,亦可為佐。但壹定要多用,因為它既清淡又滋陰,少用效果不好。還有,青蒿可以退陰火,退骨中之火,但不僅僅是退骨中之火,也就是退皮中之火,還可以退瀉。所以,因陰虛而感邪者,宜用耳。而且青蒿最適合沙參和地骨皮,所以瀉陰火更快。青蒿能誘火於骨,動於肌表,沙參、地骨皮只能涼骨之火,而不能泄之。

3.“本馮靜元”:青蒿也有兩種。壹種起源於早春,朱麗亞如綿茵陳,專治瀉丁之火,可利水道,與綿茵陳之性不遠;壹種藥,夏秋開花,淡黃如地膚子。是少陽厥陰的藥,紫莖好。

4.《重慶唐雜文》:青蒿專治解濕熱,氣味芳香,故為濕熱疫主藥。又清肝,分膽和血為熱,故為婦女白帶及小兒驚風癲癇之神藥,本草中未有提及。

5.《神農本草經》:主痂癢,惡瘡,殺虱,留關節間熱,明目。

6.《唐本草》:敷生金瘡,止血,生肉止痛。

7.《食療本草》:益氣、長毛、補虛、明目、祛風毒。治療骨蒸。燒灰澆汁,用石灰煎治惡瘡瘡疤。

8.《本草綱目》:主婦血滿,腹滿,久寒熱瀉。秋冬用種子,春夏用幼苗,搗爛汁衣。也是暴力結束,尿都取了。如果妳覺得冷,就用酒煮。

9.《日華子本草》:長發,黑而不老,而蒜發,心痛而熱黃,生汁而敷之。拉肚子,吃飯喝酒都調整到最後五塊錢。

10.滇南本草:清濕熱化痰。治痰、火、噪、眩暈。利小便,涼血,大腸風熱止血,解除五勞五熱,發燒怕冷。

11.本草綱目:治瘧,治寒,治熱。

12.新版本草綱目:解暑。

13.基本草藥:治療兒童消化不良和清洗疥瘡。

14.《醫林簡編》:清血濕熱,治黃疸、火郁。

藥物禁忌癥

1.本草經舒:產後血虛,內寒泄瀉,飲食停滯泄瀉者勿用。產後脾胃虛弱的地方。

2.《本草宣彤》:胃虛者不敢投。

性味與歸經

苦、辛、寒。入肝膽經。

收集和處理

秋天花開剪去地上部分,去掉老莖,陰幹。

用炒的方法制備草藥

1.黃花蒿:去雜質,去殘根,用水濕潤,切段,曬幹。

2.龜血黃花蒿:取黃花蒿段,放入大盆中,倒入用溫水稀釋的龜血,拌勻,略悶。甲魚血吸收後,放入鍋中用文火煸炒,取出晾幹。(每段青蒿100 kg,活龜200只取血)。

功能和指示

清熱解暑,祛蒸止瘧。可用於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瘧疾寒熱,濕熱黃疸。

本品味苦,寒清熱,辛芳香,善散陰,為陰虛發熱之要藥。此外,它還具有解暑和攔截濫用的功能。

1,解暑:可治外感暑熱,發熱煩渴。

2.攔截:適用於瘧疾引起的感冒和發燒。

3、涼血,退虛熱:善治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及溫病後期,熱入陰,夜熱而初涼。

劑量/用法和用量

內服:煎服,6-15g,瘧疾20-40g,不宜長期煎服;鮮品加倍用量,泡水喝果汁;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外用:適量,研末敷用;或將新鮮產品搗碎;或者油炸洗凈。

青蒿素

青蒿素(青蒿)

通用名:青蒿素

英文名:青蒿素

中文別名:青蒿、黃花蒿。

英文別名:青蒿素,青蒿素,青蒿素,分子式:C15H22O5。

分子量:282.33

無色針狀結晶,味苦。溶於丙酮、乙酸乙酯、氯仿、苯和冰醋酸,溶於乙醇和甲醇、乙醚和石油醚,幾乎不溶於水。

熔點:156-157℃(煎煮後分解)

金粟蘭素是從中藥金粟蘭素中提取的帶有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類藥物。其對瘧原蟲紅內期超微結構的影響主要是瘧原蟲膜系統結構的改變。藥物首先作用於食物囊膜、表面膜和線粒體,其次是核膜和內質網,對核染色質也有壹定影響。提示青蒿素的主要作用方式是幹擾表面膜-線粒體的功能。可能是氯酞作用於食物泡膜,從而阻斷了營養攝入的最早期,使瘧原蟲迅速出現氨基酸饑餓,迅速形成自噬小泡,並不斷從寄生蟲體內排出,使瘧原蟲失去大量細胞質而死亡。體外培養的惡性瘧原蟲對氚化異亮氨酸的攝取也表明其最初的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蟲蛋白的合成。

口服後,青蒿素被腸道迅速吸收。0.5 ~ 1小時後血藥濃度達到峰值,4小時後下降壹半。72小時後,血液中只含有微量。它在紅細胞中的濃度低於在血漿中的濃度。吸收後分布於組織,尤其是腸、肝、腎。本品為脂溶性物質,因此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體內代謝非常快,代謝產物的結構和性質尚不清楚。主要從腎臟和腸道排出,24小時可排出84%,72小時僅殘留少量。由於代謝排泄快,有效血藥濃度維持時間短,不利於瘧原蟲的徹底消滅,故復發率高。氯喹的衍生物氯喹酯T 1/2為0.5小時,應反復給藥。

主要用於控制間日瘧和惡性瘧的癥狀,治療抗氯喹菌株。也可用於治療腦型、黃疸型等危險性惡性瘧。也可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和盤狀紅斑狼瘡。

成人常用劑量:

(1)控制瘧疾癥狀(包括間日瘧和抗氯喹惡性瘧),口服,第壹次1g,6- 8小時後0.5g,第2、3天各0.5g;第壹次0.6g,4小時後0.6g,第2、3天分別0.4g。

(2)惡性腦型瘧疾,肌肉註射,首劑0.6g,第2、3天肌肉註射0.15g。

(3)系統性紅斑狼瘡或盤狀紅斑狼瘡,65438±0月口服0.65438±0g,每日2次;第二個月每次0.1g,壹日三次;第三個月每次0.1g,每日4次。

肌肉註射:第壹次0.2g,0.1g;6-8小時後;第二、三天每塊肌肉註射0.1g,總量0.5g;重癥第四天給予0.1g,或連續三天每日0.3g,總量0.9g;兒童體重每公斤15mg,肌肉註射3天。口服:首劑1g,後0.5g6-8小時後;第2、3天各服0.5g,三天為壹療程,總量2.5g;兒童體重1.5mg/kg,按上述方法3天內口服。註射部位疼痛和腫塊。

青蒿素可不同程度緩解系統性紅斑狼瘡和盤狀紅斑狼瘡。在治療初期,病情可能會加重,全身可能會出現螞蟻走,半個月後會逐漸減輕,壹般壹個多月後會好轉。

妊娠早期慎用。

青蒿素毒性低,使用安全,壹般無明顯不良反應。少數病例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但並不嚴重。水混懸劑對註射部位有輕微刺激性。

壹個人有短暫的轉氨酶升高和輕度皮疹。少數人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並能自行恢復。

青蒿素毒性低,使用安全,壹般無明顯不良反應。少數病例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但並不嚴重。水混懸劑對註射部位有輕微刺激性。

互動:

1.該產品必須與伯氨喹結合使用,以根除間日瘧。

2.甲氧芐啶與甲氧芐啶合用有協同作用,可減少近期復燃或復發。

世界衛生組織在總結分析了世界各地的抗瘧工作後,認為使用單壹青蒿素容易使瘧原蟲產生抗藥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單壹青蒿素,改用復方青蒿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