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中的愛情觀給我們啟示:相愛的兩個人是互相有吸引力的,而這個吸引力在於他們之間的壹見鐘情。
《周南·關雎》是中國古代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第壹首詩,通常認為是壹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此詩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這壹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的相思與追求。全詩在藝術上巧妙地采用了“興”的表現手法,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章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擴展資料: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它所寫的愛情,壹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壹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
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壹種與美德相聯系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裏“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壹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
細讀可以註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麽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裏“輾轉反側”,什麽攀墻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壹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