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位寬厚仁愛的長者,
壹個雍容大度的君子,
壹位通情達理的老師,
壹個和藹可親的老先生,
穿過兩千五百年的漫漫歷史,
撥開重重的迷霧煙雲,
妳 從遙遠的春秋時代,
踱著方步,不急不緩地
向我們走來?
誰說出身微賤,
妳本為殷商後裔,
也賴祖上陰德深厚;
雖則生活貧苦,
故能多鄙事,
砍柴做飯,辦喪吹鼓,
管理倉廩,放牧牛羊;
雖則三歲喪父,
有幸慈母啟聖,
給妳自生命至精神的完美塑造;
誰說生不逢時,
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教義,
似水流千年,不腐而益清!
十五誌於學學無常師不恥下問,
妳師從師襄老聃萇弘剡子,
甚至稚童項橐;
妳敏而好學學而不厭見賢思齊,
禮儀音樂詩歌,計算 射箭 駕車,
無不登峰造極!
知禮進退如鳥張翼,
顏色平和言語謹慎,
潛心體察《文王之操》,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居家上朝服裝各異,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之不語寢之不言,
友逝無歸夫子料理,
廄焚問人而不問馬,
君主探病朝服拖紳?
妳是壹位當之無愧的
外交家、音樂家、美食家、慈善家!
博學好禮矢誌於道杏壇設教,
王公貴族、平民百姓 ,
不論貧富不別貴賤,
十條幹肉行過拜師禮,
妳莫不壹視同仁有教無類循循善誘。
弟子三千,
因人施教聽言觀行,悉心引導誨人不倦,
育得桃李遍四海;
七十二賢,
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出將入相外交內政,
傳得衣缽繼後世。
盛名益隆影響愈大學優則仕,
壹方小小的中都得以大治;
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器不雕偽四方皆則;
升為司空,因地制宜植樹造林 種植 五谷發展魚鹽;
任大司寇,代行相事夾谷會盟立大功;
革利弊墮三都,齊離間送美女。
悵然而嘆去國周遊,
天下皆昏唯我獨醒,
明之不可為而為之,
只為遇明君施仁政,
復興周禮平治天下,
心系天下百姓蒼生!
離魯去衛 去衛奔陳 匡城被圍,
蒲鄉受阻 桓魋追殺 在鄭如喪家之犬,
在陳絕糧 楚狂放歌 長沮桀溺不告津,
天降聖德天命佑之,故絕處逢生化險為夷。
只為心中那個仁者愛人的理想,
不離不棄的弟子們,
與妳壹起顛沛流離壹十四載。
開闊眼界熟悉民風了解政情,
這是用生命集體創作的《論語》!
既然無力改變征戰殺伐的血色黃昏,
不如歸去,
魯國那些狂簡小子,
依然在翹首期待夫子的回歸!
暮年歸魯,
妳專心致誌從事 教育 編修六藝。
《詩經》配樂,增刪修訂,歸風雅頌,
焚膏繼晷韋編三絕,
妳感嘆:加我數年行無過矣!
西狩獲麟《春秋》絕筆,泣涕掩面生不逢時!
妳是哲人,
卻充滿生活情趣;
妳是聖人,
卻由平凡而超凡入聖;
妳是偉人,
卻絕非脫離百姓只能頂禮膜拜的大人物;
妳洋溢著人間氣息,
莊重祥和,溫厚可親,
卻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欣然
公眾號:衡水正德國學堂
本文為原創 文章 ,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