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劉伯溫臨終前使出什麽計策,讓朱元璋每天擔驚受怕, 最後郁郁而終呢?

劉伯溫臨終前使出什麽計策,讓朱元璋每天擔驚受怕, 最後郁郁而終呢?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伴君如伴虎,君主對其下屬的所有人生死都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利和不容置疑的權威。在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皇帝卻是最孤寂的,也是最恐懼的,怕身邊人毒害,怕大臣功高震主,受各方勢力的限制。遇到謹慎多疑的皇帝,不管是下面的臣子還是百姓都會壹不小心面臨殺身之禍。

歷史上的朱元璋就是個典型的這類皇帝,身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形象壹直是嚴於律己,嚴懲貪官的好君主。不為人知的是,他過河拆橋,處死了為他打天下的兄弟並且恢復了令人發指的殉難制度。按理說,他應該是無情的,也不會悔過,但是被他下令殺死的這些兄弟中有壹個人讓他郁郁而終。這個人就是謀士?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人稱?神算子?,明朝開國元勛,在軍事政治文學是皆有造詣。不僅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且在文學上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元朝時是進士,初為太史令。朱元璋聞其名,禮遇有佳。劉伯溫也不負厚望為其出謀劃策,決勝千裏。

朱元璋即位後,是他請命設立軍衛法,肅正紀綱,時常諫言。洪武三年升官獲封誠意伯。第二年朱元璋就讓他告老還鄉了。歸鄉才四年就去世了。朱元璋不講良心,他的子孫朱厚照覺得不厚道,就追贈劉伯溫為太師,謚號文成。

朱元璋生性多疑,生怕有勢力的大臣會謀朝篡位,所以明朝開始就有了?文字獄?,可是通曉世事的劉伯溫絕對沒想到,自己也會成為朱元璋想要除掉的對象,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壹心壹意幫助朱元璋穩固地位,以為朱元璋把自己的恩人,而非把他當作是眼中釘。

可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就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引起了最高統治者朱元璋的忌憚和殺心。於是雞蛋裏挑骨頭,借劉伯溫不小心做錯了事,就讓他家鄉養老。劉伯溫了解朱元璋脾氣,沒有申辯默默就回到了老家,想就此安度余生。

無奈他為人耿直,樹敵太多,他的頭號對頭胡惟庸想趁熱打鐵讓劉伯溫身敗名裂,於是他就以意圖謀反罪,建議朱元璋把劉伯溫殺了。朱元璋於是順水推舟,安排了胡惟庸暗放毒藥,想讓劉伯溫暴斃而亡,之後再壹箭雙雕殺了胡惟庸。劉伯溫何許人也,他早預感到自己會被卸磨殺驢,身為臣子的他無法逃過君要臣死,但他不甘心,所以如同諸葛亮死後制裁司馬懿壹樣,他也提早就想好了報復忘恩負義的朱元璋的辦法。

臨終壹計

回家四年裏,六十多歲的劉伯溫沒閑著,寫了本書?《百年戰爭與奇跡》,臨終前壹天,跟他的兩個兒子劉蓮和劉忠說皇帝性子多疑,如果知道這本書存在可能會禍及全家,以保萬全,我死後最好燒掉它。

之後,劉伯溫就駕鶴西去,百姓們就流傳著《百年戰爭與奇跡》是劉伯溫用盡畢生精力寫的壹本絕世好書(在現代相當於基督教的聖經地位)它記錄了劉伯溫壹生中的所見所聞,以及所經歷的所有的戰爭,十分寫實,可以推翻明朝。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劉伯溫喪禮,朱元璋明面上派了兩個使者來悼念,實際上是想找到那本書,但是他失望了,使者查無遺漏卻依然空手而歸。這壹做法更讓劉伯溫的子孫心寒,後來八代都沒有其子弟入朝為官。

這本書的存在讓朱元璋始終擔驚受怕,害怕它會推翻自己辛苦建立的大明朝。加之他自己性子多疑,脾氣暴躁,搜尋多年未果,導致直至臨終也是郁郁寡歡。

最有趣的是,這本書直到現在也沒有重現於世,所有其存在與否也未可知。估計就是劉伯溫自己死於朱元璋的多疑,所以利用這壹點,想讓朱元璋有個無法釋懷的心病,惶惶不可終日,故意而為之。這不禁讓人唏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元璋的刻薄寡恩讓壹代忠臣含恨而終,因果循環,其實真正讓他郁郁而終的是自己的疑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