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吃粽子的原因是基於保護屈原身體的傳說。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京都。
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屈原心痛不已,卻始終舍不得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他寫完代表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波瀾壯闊的愛國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壹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扔到河裏,說魚龍、蝦蟹都吃飽了,不會咬醫生的身體。人們看到後紛紛效仿。
壹個老大夫拿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要用藥把龍水獸打暈,才不會傷到屈大夫。後來,人們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米飯,外面包彩色絲綢的辦法來發展粽子。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是古代先民祭祖、祈求辟邪的節日。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代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各個方面,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多種民俗風情相互交融,因地域文化不同,風俗內容或細節也有差異。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文化在世界上有著廣泛的影響,世界上壹些國家和地區也慶祝端午節。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2008年開始,它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